从《异秉》看汪曾祺埋藏在故乡和谐之美背后的文学寂寞(8)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陈相公、陶先生、王二构成了那个时代下层百姓的命运体系,陈相公是起点,王、陶二人是终点,陈相公在生存的考验下不断改造自己,曲意逢迎,要么变成王二那样的异秉之人,要么成为庸庸碌碌的陶先生。但最终都是殊途同归——遗失本我,这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王二、陈相公、陶先生、老朱,都是被生存所迫,或过分自敛,或不断自贬,或过度自损,压制天性自由和人性本真去迎合生活,以失去自我为代价获得“异秉”或追逐“异秉”,最后把自己困在一个狭小的茧里。“异秉”一方面是人对诡谲的命运的敬畏、妥协,及自我安慰;另一方面,渴望“异秉”又是人对于现状的不甘和挣扎。但追逐“异秉”本身就是在不断抛弃自我,得到“异秉”的同时,也就失去了“真我”,成为“假我”。

从《异秉》看汪曾祺埋藏在故乡和谐之美背后的文学寂寞


汪曾祺曾说:“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思想。”
正因心怀悲悯,讲究人情,所以汪曾祺带笔温柔,将残酷的现实,悲凉的生活,苦涩的命运藏在温暖和谐的风俗民情之后。他对小人物的软弱、卑微、鄙薄,只有温和的揶揄,并无严厉的指责和轻视。他以清淡平缓的笔调,抒写对他们的理解、同情、尊重乃至礼赞,表达他对故土所有生命的热爱,这热爱不因他们符合某种崇高理想的生命形式,而因为这瑕瑜互见、悲喜交加的生命本身。
也正因为这一片慈悲之心,使得人们常常一叶障目,只看见他抒情诗般的优美文字,山水画般的风物人情,以及那缓缓流淌的温存和谐的气韵,却忽略了水光潋滟的湖面下是寒冷且透不进光的底部,这份忽略便成了汪曾祺的“文学寂寞”,他将多艰世事、苦涩生命、畸变人性的爱恨痛恶,独自咀嚼吞咽。《异秉》实是隐藏在优美之下的颓丧,温存之下的哀伤,和谐之下的悲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