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格尔的批判系列文章最后一篇-对黑格尔哲学整体的批判!(2)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也就是说,黑格尔在解决“知”和“在”的对立矛盾问题时,其唯有抛弃客观存在或抛弃精神存在来处理整个存在系统,然后黑格尔将主体的精神绝对化,或者说在黑格尔的辩证的演进论中,将人的精神或高度代偿的感应属性视为绝对精神,而客体就都成了绝对精神的异化,一切的存在都成了精神存在(或可感属性的耦合),这才实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知。
于是,客观存在就被黑格尔勾销了,主体中一切客体都是绝对精神的异化,主体的精神存在就是绝对的存在,人类的精神无来源的直接绝对。
但要知道,任何存在者都是相对存在,任何的“知”都不可能超脱“形而上学的禁闭”,而唯有以求存为基础规定,才能将“形而上学的禁闭”中的“在”与客观存在达成连接,从而说清“形而上学的禁闭”的来源以及“形而上学的禁闭”下的人的来源。
而“绝对精神”之所以被认为是绝对真理,是因为作为相对存在的人类精神本身作为人类这个至弱载体的代偿,就需要表达为无限的追索、无尽的探知才能为人类的存在提供一个确切的求存基础,使得人类获得稳定充足的依存条件。也就是说,人类是自然万物的末端产物,而且随着人类的逐渐残弱化,其精神必然要越来越膨胀,以至于追究无限、追究终极,甚至将自身视为绝对,由此设定才能使得人类无尽追溯,无尽探求未知,以找到确切的定位和对“对象”的认知。
这才是绝对精神的原本内涵。
所以,所谓的“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也只是人类作为分化物或相对存在,在面对自己认知越来越复杂,依存条件越来越繁多,而不得不代偿出的一种先验式的本能处理方式,只是人类的残弱要求其精神有如此无限、绝对的内涵才能使得人类不断追逐。
事实上,绝对精神仅仅其深在内涵只表达着人类精神的有限性和相对性,而不是无限。
即是说,黑格尔将客观存在全然视为精神存在,但是客观存在怎么可能是精神存在呢?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黑格尔只是建立了一个极端对立、且相互转化的循环往复、有限无止的逻辑模型,其仅作为知性逻辑到理性逻辑的过渡,而非逻辑的最高表达,只是使用了辩证逻辑去解决“知”和“在”的对立问题,至于更深在的问题,黑格尔并没触及,最多就是划定了人类的理念世界的框范,至于客观存在则全然被遗弃了。
所以说,黑格尔绝对精神本质上只是为了解决康德此岸与彼岸无法结合的逻辑困境,也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无法逾越主观精神的禁闭,从而导致了此岸与彼岸的失联,“知”和“在”的对立分离,于是黑格尔才提出绝对精神后就将此岸与彼岸的失联问题解决,因为精神是绝对的,客体是绝对精神的异化。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