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5)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分道而扬镳
天宝十四载(755)十月,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很快攻克东都洛阳,兵临潼关城下,长安危在旦夕。值此紧要关头,宰相杨国忠召集百官商议对策。朝中文武百官惊恐万状、不知所措。此时,身为监察御史、跟随哥舒翰守潼关的高适站了出来,建议立即实行紧急动员,动用宫廷最后的钱财储藏,招募长安城中敢死之士、官员府中的家丁子弟,死守长安。高适的建议虽然在军事上未必有可行性,却是长安朝堂中独一无二的勇气。潼关失守,主将哥舒翰被擒,高适幸运逃脱。玄宗入蜀后,早先并不在逃亡队伍中的高适半道加入,到了成都后,因敢言被提拔为谏议大夫。玄宗颁布命诸王分镇天下诸道的诏书时,高适曾激切谏言反对,很可能也是出于这层关系,唐肃宗即位后把高适调到自己身边。这一时期,高适的政治远见得以充分发挥,他对政治大势的把握、对时局变化的预测颇为准确,显示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审时度势,不偏执拘泥。
《旧唐书》说他“君子以为义而知变”,确为知人之言。

长安三万里: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


《明皇幸蜀图》。
当安史之乱的消息传来时,李白正盘桓于金陵,而他的妻子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儿子伯禽在鲁郡(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在门人武谔的帮助下,李白成功救出妻儿,一家人向南逃难,直到天宝十五载(756)秋,才在庐山安定下来。
玄宗在逃亡入蜀的途中,封永王李璘为领四道的节度大使,坐镇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其中自然有制衡太子之意。在肃宗掌握了朔方军的情况下,玄宗唯有也控制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武装,方可与之抗衡,进而重掌最高统治权。至德元载(756)九月,永王抵达江陵,当时江淮地区的租赋都要通过江陵中转,故而在很短时间内便招募起数万军队。随着势力的强大,永王的政治野心也膨胀起来,在以谋士薛镠为首的左右幕僚和儿子襄城王李偒的极力怂恿下,决定割据江南,像东晋第一位皇帝司马睿那样开基立业。作为声名显赫的大诗人,此时已57岁的李白受到永王谋士韦子春的三次延揽,最终入幕。求仕心切的李白似乎丝毫没有体察到此行所蕴含的政治风险,反而幻想来日自己能像苏秦一样衣锦还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