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7)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望贤迎驾图轴》(局部),描述了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在望贤驿迎接由蜀归来的太上皇李隆基的故事。
高适、来瑱和韦陟三大节度使的军队会合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在正式开战前,高适写下《未过淮先与将校书》,晓谕永王军中将领认清形势,早日归顺朝廷。这一攻心计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永王军在交战前就陷入了无心恋战乃至士气瓦解的状态之中。
至德二载(757)二月,唐军进驻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瓜步(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县东南),人数只有三千,但“广张旗帜,列于江津”,用疑兵之计先声夺人,挫伤永王军的士气。永王和儿子李偒登城隔江远望,“始有惧色”;大将季广琛深知大势不可为,令诸将各奔前程,当日便各自领军四散而去。就在永王众叛亲离之际,唐军沿江列阵,夜燃火把,故意让每个士兵“人持两炬”,虚张声势。永王怀疑朝廷军队即将大举渡江,带着家小和亲信连夜逃跑,等到次日清晨才发现无人渡江,于是入城收拾散兵,还想有所作为。但唐军此时真的渡江追击,交战中李偒中箭受伤,本就士气低迷的叛军一哄而散。永王带着少量残军想经过江西南逃岭南,但在二月下旬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拦下,最终李偒被当场格杀,永王中箭被俘,很快就在驿馆中被杀。
从下山入幕到永王败亡,李白追随永王的时间也就一个月左右。但这一个月的政治投机,却让李白身陷囹圄,甚至有性命之忧。李白在永王兵败后本想逃往庐山,却在途中被官府捕获并投入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监狱。在狱中,李白仍未意识到自己涉入的是高度敏感、讳莫如深的皇室内争,坚信自己清白无辜,积极写信给各路友人及权贵以求脱罪。在这些人中间,高适和李白相交最深,且此时的高适参与了平定永王叛乱,对李白案应有一定的话语权。李白作《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一诗托人带给高适,请求昔日老友能出手相救: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李白在诗中大赞高适稳镇淮海,能在谈笑间廓清妖氛,又以邹衍之事作喻,急陈自己已处于玉石俱焚的危险境地,末云“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寄寓祈盼高适搭救自己的期望。虽然诗中对高适的赞扬不能排除求救时的奉承,但结合高适当时的身份地位,这些赞扬仍体现出李白对高适政治才华的肯定。而身处危难之际,又是面对叛乱这样的大罪名,能够直接开口求援的对象,也必定是早有交情且相互信任的挚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