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波:《庶民之声:近现代民歌与社会文化嬗递》(20)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山歌》
又如傅惜华《北京传统曲艺总录·例言》云,近现代民歌唱本“大都出于封建文人和市民阶层知识分子之手”,虽然傅先生所说的此类“封建文人和市民阶层知识分子”,因为利用了民歌的形式、作品表达的亦是民众的情绪,传达的是民众的声音,依例可将其归于“民”的阵营,但是在身份认同上仍然应该承认“文人”与一般民众的分野。
一方面,文人的参与稀释、弱化了民歌“民”的纯度,另一方面,却提升了民歌的文化层级,拓展了民歌的题材内容,强化了民歌的表现能力,促进了民歌这种民间文化、俗文化、亚文化样式与主流文化尤其是现代学术话语的融合贯通,此种参与,更与孔子对十五国风的删订、李梦阳冯梦龙对明代民歌的揄扬辑录一脉相承。
本书以专章论说由刘半农指导、常惠编选的《北京小曲百种》,最主要用意固然是为了展示近现代民歌传播接受中心城市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民歌俗曲的风姿,除此之外,还有怀想与褒扬前辈学者即“文人”近现代民歌整理研究功绩的私心在。
《北京俗曲百种摘韵》
《嬗递》另以时间为经,以区域、题材为纬,对《时调雅曲》、扬州民歌、上海民歌、风陵文库藏民歌、抗战民歌、运河民歌、女红民歌、婚嫁喜歌等作了专章讨论,从中可以大致见出近现代民歌的嬗变轨迹及与民同在、关切民生、寄托民意、表达民声的本质特征。
全书由具体民歌而总结归纳的若干观点,如以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何休解诂、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六)意为“饥饿的人通过唱歌讨要食物,劳动的人通过唱歌协调节奏或诉说/缓解疲累”,“以歌乞食”“以歌纾困”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因此可作“民歌发生学”的三个重要理论支点;如以为《时调雅曲》因为有《叹老妈》等对后起同题材作品的导引作用,可作近现代民歌的先声;如以为京杭大运河在沟通南北各地民歌、传承文化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以为抗战的胜利,有着民歌全力呼吁动员的成绩;如以为民歌唱本中俯拾即是的俗字(甚至错字别字)与方言,和民歌唱本一起,构成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样式的有机整体,共同完成民歌作品表情叙事的全部过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