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80年代丨从《浪漫的黑炮》到《黑炮事件》:被“禁止”的女人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重返80年代丨从《浪漫的黑炮》到《黑炮事件》: 被“禁止”的女人 原创 高子涵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收录于话题#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36 个内容 #影视观察 14 个内容 #80年代 1 个内容 #文艺批评 5 个内容
从《浪漫的黑炮》到《黑炮事件》:
被“禁止”的女人
高子涵:
周绍文与周玉珍除了是一男一女,基本情况可以说一模一样,同龄同岁,同地同工,同样遇上了古怪的“黑炮事件”,只不过前者活在文字里,后者呆在银幕上。从《浪漫的黑炮》走入《黑炮事件》,周绍文实现了性别的转换,但其姊妹周玉珍的诞生似乎并不全是出于对女性的重视与爱护,其间蕴藏着时代对两性的某些价值认知与情感偏向。从原文本出发对改编电影中的女性进行剖析,上述观感得到诸多验证与新的支撑——《黑炮事件》所反映的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仍面临着“父权”何去何从的问题,夹在其间的女性作为独立主体的价值未被深入挖掘,本质上仍是寻父、审父、弑父的工具。
尽管《黑炮事件》增添了更多原文本所没有的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作为精神救赎的主体出现。“第五代的艺术作为子一代的艺术,其被叙事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关于禁令而非欲望。在第五代的经典影片中,女性表象与其说作为欲望的对象,不如说是作为被禁止的对象。”以黄建新等人为代表的第五代影人在性别书写中表达着对女性的“拒绝”,这种拒绝建立在对女性的片面符号化与单一的象征性解读,拒绝象征秩序与其可能的成长空间。在《黑炮事件》中,黄建新对女性的书写态度体现在孩子和女人。
”
一、孩子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国新的子一代经历着父权秩序的重建,以英雄主义的方式为先辈重述历史从而为自身的存在正名。但这种重建又含着“立与破”的反叛精神,通过重建将其限定在过去,荡清创造新世界的某种权威、神性的阻碍,实现精神的突围。1985年的《黑炮事件》已经经历父之群体的回归,其以“孩子”的视角讽刺了这一重建秩序的诸多问题,对“父”存在的合理性产生质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