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滑铁卢:黑镜成为自身的反面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讽刺(2)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卡利斯特号飞船》
这个带有几分科幻意味、哲学意味的问题,正是凯瑟琳·海勒在其后人类主义专著《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的讨论重心。这本书以机器人专家汉斯·莫拉维克的梦作为起点:在著作《心智儿童:机器人与人类智能的未来》中,他认为人格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形式,因此计算机可以替代肉身成为人的载体,供意识上传与下载。这种分离肉体和意识的想象在科幻叙事中不乏共鸣,甚至常常带有乌托邦的色彩,服务于构建永生的世界,但在海勒看来却是十足的梦魇。它隐含着一系列不言自明的假设:首先,意识被看作是人之为“人”的关键。这当然来自于一种古老的想象,向上接续着“灵肉”二分的西方思想史。比如,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以“灵魂马车”作喻,详细分辨了灵魂的结构和运动,但肉体却不在这个结构当中,甚至可以说,它只是灵魂的坟墓和束缚:“我们沐浴在最纯洁的光辉之中,而我们自身也一样纯洁,还没有被埋葬在这个叫做身体的坟墓里,还没有像河蚌困在蚌壳里一样被束缚在肉体中。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柏拉图 著,王晓朝 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4页)肉身的必朽与灵魂的不灭成为一组深植西方文化中的对立,而灵魂显然是被肯定的一端,是“人”的自指。因此,从肉身到机器,更换的仅仅是无关痛痒的容器,“我”则随着意识的保存而保存。
那么,为什么脱离肉身而独立的意识会是噩梦呢?海勒的担忧,其实在于它另一个深层隐含假设,即自由人本主义主体的重要特征——占有性个人主义。在她看来,个人自由地占有着自己的身体与各种能力、人类的本质是不受他人意志影响的自由——这并非是某种可以不经讨论的、永恒的“客观真理”,而是由自由人本主义所构造和召唤出来的主体想象。它同样也构成了市场关系中可自由出卖的劳动力、私有制与压迫关系等的基础。因此,面对着越来越新的技术事实与媒介事实、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这种主体想象便日益暴露出它自身的问题,其有效性也开始令人生疑了。

《黑镜》滑铁卢:黑镜成为自身的反面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讽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