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超评《古人之夜》|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夜晚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间生活考》,[美]南希·贡琳、[美]阿普里尔·诺埃尔编,郭峥栋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508页,108.00元1879年10月22日午夜,爱迪生打开了由碳化棉丝做灯丝的灯泡的开关,由此他也点亮了整个现代世界。电灯的发明重塑了人类的文化,重塑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标志着“人类对黑暗的最终胜利”([美]欧内斯特·弗里伯格著,钱雨葭译:《爱迪生的时代:电灯与现代美国的发明》,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7页)。电灯改变了人类的时间观念、作息规律,也改变了自古以来人类对白天和黑夜关系的认知。作为把电灯视为一种如太阳那般天然存在物的我们现代人,或许偶尔也会好奇,古人的夜晚是怎么过的?我们对此并无太多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更为久远的远古时代。夜晚是熟悉的陌生世界。每个人生命历程中都有一半的黑夜时光,但就学术研究而言,对夜晚的关注是很不够的,就如格奥尔格·
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所言:“我们整个历史仅仅是醒着的人的历史。”但本书试图给出一个探索性的回答。本书英文原名为Archaeology of the Night: Life After Dark in the Ancient World,中文译作《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间生活考》,多少有些误导。此处的Archaeology并非“知识考古”之类的引申义,指的就是真正的考古学。本书是基于考古资料对古人之夜所做的夜间考古学研究,绝非普通的历史读物。但本书的专业性丝毫没有影响其趣味性与可读性,反而因其处理时段之遥远,与今日拉开了更大的距离,更能引发读者之兴味。又因其中的细节丰富多彩,让人读来趣味盎然。本书是两位主编所召集的两次有关黑夜考古学学术会议的论文选集。
二十多位作者广泛利用了考古学、进化心理学、历史学、题铭学、艺术史、生物学、文化天文学、宗教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尤其运用了家户考古学(household archaeology)、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实践理论(practice theory)和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方法,向读者展示了古人在夜晚中睡眠、社交、讲故事、仪式、巫术、劳作、娱乐、性爱和歌舞等活动,揭示了这些活动背后的观念、信仰和生活之间的交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