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超评《古人之夜》|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夜晚(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古人的夜间活动更多是仪式性和情感性的。围绕篝火讲述故事,唱歌跳舞,能“制造出一个通过触觉、嗅觉,甚至是亲密的呼吸声而产生的人类共同社区的感官景观”(107页)。篝火聚集起了人群,这种形式对宗教、仪式、艺术和知识等发展都很重要,托马斯·温(Thomas Wynn)说:“人盯着篝火,被闪烁的火光迷住,这很可能在人类早期认知进化中发挥了作用。”(122页)
进入夜晚,随着光线的变化,视觉景观也有了明显的差异,不只是光线变暗后视觉开始变得模糊,人类的视觉系统在黑暗中也会随之调整。彩色的世界变成了黑白的,视觉不再那么敏锐,视觉焦点也发生了改变。光照景观(lightscape)在夜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作为视觉动物,人类更关注由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景象,但在夜晚视觉受限后,其他的感觉,如声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开始变得重要。其实,人类依靠的是一整套的感官经验在生存:
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一种依赖于所有感官的具体经验。在体验某地时,踩在脚底嘎吱作响的沙粒的质地、走过草丛的牛犊、蜥蜴沙沙作响的声音、沼泽松的气味,以及烟熏火燎的味道,都和视觉景观一样重要。(94页)
视觉受限后其他感觉器官就变得更加灵敏。或许有人会由此认为,在夜间,是视觉的弱化导致了其他感觉的强化。其实不然。凯瑟琳·坎普与约翰·惠特克在研究中指出:“仅仅是因为人们会更仔细地运用这些感官,所以它们对于人整体感知周围的环境才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在夜间会更注意到我们身后和周边的事物,以及那些在白天可能被忽略的声音和触觉。”(96页)我们对古人感觉经验的了解,夜晚实在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作为舞台的星空
在黑夜的景观中,星空处在突出又重要的位置。玛雅文化将夜空视为神话事件的地图,詹姆斯·布雷迪和温迪·阿什莫尔称:“夜空是显示创世神话世界中各种大事件的动态地图,而树木、鸟和其他野生动植物是重现这些事件的主要参与者。”(75-76页)在古人之夜,夜空就如同一个舞台,月亮、星星和神灵在其上出演着伟大的悲喜剧,人类是观众,在静默中观看着自创世到神话、从历史到记忆的各种情节。星空在教养人类。
科罗拉多平原被称为“大天际地区”(Big Sky Country),在夜晚,天空占据可感知景观的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走出屋门,天空就成了视觉的主角,恢弘壮观,令人无法忽视。现代人无法体验古人遭遇星空时的那种心灵震颤,现代人除了用白炽灯照亮夜晚,从而“战胜”黑暗以外,更因生活在与天空毫无接触的封闭空间中,尤其对夜空越来越陌生。早上从车库开车进入办公室的地下车库,白天一直在被玻璃幕墙包裹的建筑中工作,偶尔出门也有长廊遮日蔽雨。夜晚投入了灯光的闪耀之中,会朝着灯光最璀璨的地方聚集,无所不在的光污染,即使偶尔抬起头,也无法看清任何的星星。夜空就如同舞台周围的黑暗,空洞、陌生,或者就根本不存在。现代人理解的天空是抽象的,预测晴雨依靠天气预报,而不是观察云层;观察日食月食,只用在电脑前打开直播,而不是打开窗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