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初政治史与政治制度史研究动态(16)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布目对汉廷以吴楚之乱为契机确立中央集权的旧有观点做了批判性研究,并对其在西汉政治史上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义。
另一方面,藤岡喜久男认为,文帝景帝时期对待诸侯王的政策以分割、削减诸侯王的封地为目的,而武帝时期的政策则最大限度地照顾诸侯王的意向,推恩令可能是诸侯王自己让子弟分封列侯的意愿。藤岡比较了文帝景帝时期和武帝时期对待诸侯王的政策,考证了西汉对诸侯王的政策并非只以削减其势力为目的。
对以上诸说进行批判性研究、论证西汉初期对待诸侯王政策的历史性意义的是鎌田重雄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西汉帝室同诸侯王之间以松散的血缘性纽带相连,并预测到诸侯王将来会发生叛离,因而掌握了王国长吏的任命权。具体来说,高祖时期在王国设置相国以监视诸侯王,同时掌握相国和太傅的任命权,而诸侯王在任命丞相、内史、中尉时也必须经中央政府许可。到了惠帝时期,中央政府废除相国而掌握丞相的任命权。之后,西汉以镇压吴楚七国之乱为契机,在景帝中五年大幅减少诸侯王国的官员,掌握除四百石以下低级官吏以外官员的任命权,同时剥夺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另一方面,文帝接受贾谊的建议,在诸侯王死后将其封地分予其子弟(分国策)。即位的景帝也基本继承了文帝对待诸侯王的政策,同时依据晁错的建议,削减有罪的诸侯王的封地(削地策)。武帝又继承了高祖以来对待诸侯王的政策,以削减诸侯王封地和推进郡县化为目的发布了推恩令。
鎌田的研究系统地论证了西汉从官制和封地两方面逐步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该政策以吴楚七国之乱为契机得到进一步强化,武帝时期实现了诸侯王国实质上的郡县化,完成了中央集权。鎌田的观点被视为此后汉初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通说。与之相应,近年来在鎌田的基础上,试图从上述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西汉诸侯王政策在其政治史上地位的研究十分流行。
关于【1】分国策和【2】削地策,稲葉一郎认为,贾谊的分国策以诸侯王国的细分化为目的,与之相对,晁错的削地策旨在没收诸侯王国的经济基础——土地(铜、盐等产地)及其开发权和经营权。因而将削地策引发的吴楚七国之乱定义为以租税为经济基础的汉王朝同以家产为经济基础的诸侯王国之间的斗争,汉王朝获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因而实现了中央集权和诸侯王国的郡县化,并剥夺了诸侯王国的产业经营权。另一方面,秋川光彦将分国策和削地策视为旨在削弱诸侯王国财政基础和集约帝室财源的一系列政策,认为引发吴楚七国之乱的直接契机虽是削地策,但其背景却是分国策的实施。稲葉和秋川重新探讨了分国策和削地策的目的,并从西汉中央集权化过程中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的背景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位。特别是秋川,将分国策定位为吴楚七国之乱的背景,这一点在研究史上颇具特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