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数万、顶流推手?综艺编剧:“我们只是明星出气筒”(5)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曾让邹燕在电视台快速得到认同的名校背景,也成了让她无所适从的“缺陷”——在邹燕看来,综艺制作并不讲究逻辑严格,放飞的脑洞和“好笑的梗”反倒更重要。公司里,编剧这样的核心岗位,从业人员水平不一,在脑洞和“制梗”上天赋异禀的编剧们,往往是职校和艺术类专业出身,他们“和大众审美的联系更紧密”。
每次例行汇报创意时,邹燕的方案都容易被“卡住”。她曾提交过一个“经典影视剧性别转换”的拍摄创意,同事们看完她在B站找的素材参考片后,集体沉默了。一位男性领导含蓄提示:“这不适合做节目啊,太小家子气了。”
“小家子气”,意味着节目不够大众化,而能否让更大体量的观众接受,是这一行里不少老前辈奉行的“创作铁律”。同是名校背景的江黎,也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她曾长期参与一档现象级喜剧类综艺的制作,这个节目成功推出几季后,面临着模式固化、亟需升级改版的问题。
江黎和几个主力编剧在头脑风暴会上,共同选中了一个有些文艺气质的方案,却被总编剧一力否定。“他说所有东西都要大众化,所有人都爱看的节目,就是好节目。”江黎据理力争,总编剧没被说服,反倒评价她:就是文青思想,太矫情。
“我当时特别生气,问他,‘有文艺思想是件可耻的事情吗?’”但江黎的质问没得到回答,僵持的局面,很快就被同事的笑话遮掩过去了。
文青思路的策划案,是否注定不能打造出爆款综艺?邹燕不知道答案,但来制作公司三年,接连换了几个团队磨合,她始终没能做出一档有影响力的节目。因为无法在公司的员工互评中拿到全优,合同里承诺的高额薪水,她也未如数拿到手。
被团队排挤、工作不顺时,邹燕动过当自由编剧的心思,就像她很多同事、朋友一样,不进制作公司,只签单独的项目。她畅想着,只要能稳定接到项目,转型做自由编剧,或许就能走出目前的职业困境。

月入数万、顶流推手?综艺编剧:“我们只是明星出气筒”


同组的陈昭,是邹燕比较羡慕的人。陈昭才27岁,却入行七年有余。他是项目制编剧,不属于任何一个制作公司或电视台,只和单独的项目签短期合同。尽管没有稳定的五险一金,但只要手头项目不断档,收入要比普通在职编导高出不少,而且自由度更大,能挑选自己喜欢的项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