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世纪前的一桩美国凶杀案谈起:“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与非虚构写作(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从半世纪前的一桩美国凶杀案谈起:“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与非虚构写作


《旁观者》[美]凯文·库克 著 汪洋 周长天 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新闻生产与“后真相时代”:事实错误但影响巨大,我们该如何理解?
在凶杀案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这起事件只被当作一般地方新闻处理。当地报纸和电台都用了一两句话提到了基蒂的死亡,有几份早报在3月14日刊登了简短的报道,《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条共计126个单词、没有记者署名的报道:
“皇后区一名28岁女性昨日清晨在邱园自家公寓楼前被人刺死。凌晨3点后不久,家住奥斯汀大街70-82号的吉诺维斯小姐发出的叫喊声惊醒了邻居……警方已经着手寻找凶器、询问证人和检查附近车辆,截至昨夜并无线索。”
报道过吉诺维斯案的媒体包括《时代》《纽约邮报》《每日新闻》《先驱论坛报》《纽约新闻报》等,《先驱论坛报》在一篇题为《求救呼喊被忽视,女孩最终被捅死》的报道中甚至已经抓住了日后令读者大为震动的关键元素,但因这篇报道被安排在了报纸的第十版,未能引起读者注意。“新闻学当中有一个术语叫‘议程设置’,新闻呈现的时候是发在头版还是发在第十版,效果是非常不同的。”马凌告诉现场观众。
事情的转机落在了一个《纽约时报》编辑的身上。《纽约时报》新上任的地方新闻责编、普利策奖获得者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与纽约警察局局长迈克尔·墨菲吃午饭时,听对方无意说起吉诺维斯案中共有38个证人,是一起“值得写到教科书里去”的案件。库克这样在书中描述了罗森塔尔当时的感受:“罗森塔尔感觉好像有一团火在后颈上跳动,那种堪比刺痛的感觉告诉他,眼前这个故事绝对能够让读者们永生难忘。”
作为一位雄心勃勃的资深编辑,罗森塔尔打定主意要在本地新闻领域“搞一个大新闻”,正如盖伊·特立斯(Gay Talese)在《王国与权力》中描绘1966年的《纽约时报》时提到的那样:“罗森塔尔想要戳到整个纽约城的痛点。”他立刻派记者马丁·甘斯博格前去皇后区采访,后者花了三天时间采访了目击者、邻居和警方。3月27日,《纽约时报》把这篇报道放在了头版,给了四栏位置。这篇引爆舆论、并于日后引起全美大讨论的文章颇为戏剧化的开场白是责编罗森塔尔亲自写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