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阳之塔”到“生命光辉”:大阪世博会为何热衷颠覆审美(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同样重要的是,由艺术家冈本太郎创作的该作早在50年前就作为“颠覆审美”的先驱受到了来自社会褒贬不一的评价。更进一步说,和以“一国之都”东京为据点的两次奥运会不同,在“地方城市”大阪举办的世博会一直充斥着一层抗拒大型项目和其背后的国家叙事的色彩存在。本文就将从给2025世博logo赋予“生命光辉”的“太阳之塔”出发,探讨上述要素在战后日本的演变。
冈本太郎其人
作为现代日本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之一的冈本太郎诞生于1911年2月26日。他的父亲是当时知名的漫画家和散文家冈本一平,而母亲则是小说家冈本かの子。在冈本18岁的时候,因为父亲作为《朝日新闻》外派员的关系,举家搬到了巴黎定居。有着文化人作为双亲使得冈本从小就开始受到关于艺术的教育。而父母从世俗的眼光来看“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举例来说,和一家三口一起去巴黎的还有太郎母亲的两个年轻情人——又培养了他不被世俗框定的性格特征。
来到艺术之都的冈本太郎很快也展开了自己在创作上的探索。1932年,他开始在巴黎大学学习美学的课程。1938年,他又师从写下了人类学经典著作《礼物》的马塞尔·莫斯展开了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同时,因为在一次展览会上看到了毕加索《酒杯和水果盘》而被打动的冈本也从抽象派作品开始正式踏上了艺术家的道路。在纳粹德国对法国展开全面进攻之后,冈本一家又重新搬回了日本。回国后的太郎不仅靠着自己留欧时期的作品参加了重要的日本“二科展”,并且还举行了个人画展。但好景不长,随着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侵略的加剧,冈本也收到了兵役的通知。已经超过30岁的“高龄”且故意选择在同伴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的农村地区参加体检的冈本以为自己绝对不会被征召。但在前线出现颓势的日本军队已经不可能放过任何一个适龄的劳动力。1942年被迫加入军队的冈本太郎在中国战区承担起了运输和通讯的任务,而后又当过半年多战俘的他终于在1945年回到了日本。
此时,他的住房和大部分的作品都因为战火毁于一旦。

从“太阳之塔”到“生命光辉”:大阪世博会为何热衷颠覆审美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