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石油公司命运沉浮录①|源起:NOC发展史就是一部与IOC的斗争史(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国家石油公司曾经辉煌过,也曾经黯淡过;曾经再次辉煌,如今再次黯淡。在全球愈加重视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加速、石油市场持续低迷的当下,国家石油公司会有下一轮的辉煌吗?
本文及后续几篇微文,清泉将围绕“国家石油公司”这个群体,谈谈它们的源起,它们的辉煌,它们的挑战,以及它们的未来。
国家石油公司的源起
国际石油界一般用“NOC”(National Oil Company)来代表国家石油公司,这是与“IOC”(国际石油公司,International Oil Company)相对应的。世人眼中的IOC一般指那些私营的欧美大石油公司,也即那些响当当的世界石油巨头。我们知道,IOC前有“石油七姊妹”,即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后来的埃克森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后来的美孚石油)、加州标准石油公司(后来的雪佛龙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即德克萨斯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Gulf Oil)、壳牌石油和BP石油;后有“世界五巨头”,即现在的埃克森、壳牌、BP、雪佛龙和道达尔公司。实际上,NOC的源起,离不开与IOC的“纠缠”。一部NOC发展史,就是一部与IOC的斗争史。
历史已经证明,这个世界先有IOC,后有NOC。由于IOC的私人属性,天生注定其灵活性和逐利性,再加上在资本、技术和管理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这导致自19世纪中叶现代石油工业开启直至上世纪80年代的这130年左右的大部分时间里,IOC一直在全球各产油国处于“强势”地位。它们通过与政府签订排他性的“特许经营”合同,在产油国找油、采油、输油、炼油和卖油,实现一条龙全产业链、封闭式经营,产油国基本上是“旁观者”,除了获得一些“地租”(矿费,loyalty)和税收,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干预IOC们的投资和经营活动。产油国政府对此恨得牙痒痒。
后来,一些产油国政府就琢磨,我何不也组建一个团队、成立一家石油公司,代表自己参与IOC们的运营,这样既可以学习IOC的技术和经验,又可以变相干预和监督IOC的行为,还可以名正言顺参与利润和红利分配,可谓“一石三鸟”。这就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石油公司的由来。比如,壳牌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尼日利亚的石油投资和开发,导致了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NNPC)的诞生,类似的还有安哥拉、加蓬、苏丹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顺便说一句,这些国家石油公司往往是以入股方式参与IOC在本国的经营,而且,通常是“干股”,一般在10%左右。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石油公司是实质性参与运营,谋求与外国投资者的联合经营或对等管理,比如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KMG),以及我国1978年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等,就是如此。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实际上是1978年国家启动改革开放时率先开放和引进外资的领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