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理性的胜利(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1824年4月22日,康德出生于德国小城哥尼斯堡(普鲁士从首府),此在这里度过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任何高薪诱惑都未曾动摇过对自己出生地的眷恋与偏爱。
康德出身寒微,属德国工匠阶层,父亲是马具师,母亲也是一个马具师的女儿。早年生活拮据、坎坷。12岁时母亲染病去逝,20岁父亲去世,而那时的康德刚刚大学毕业,前途未定,命运的打击却接二连三地早早来到了。康德求学时期的哥尼斯堡,敬虔会大行其道。
敬虔派是德意志境内新教的一个分支,是对新教正统的形式主义的反动,强调自发性的《圣经》研究,个人的虔诚与善行,是注重实践、属心灵的宗教,有很强的神秘主义气息。康德的父母都是虔诚的信徒,他所受的中学、大学教育也是敬虔派思想掌控,尽管康德对中学时期流于形式的宗教性“内省”十分厌恶反感,认为是在培养奴性和伪善。
但敬虔派思想确实对他的人格形成,对他思想和言行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康德反感学校的宗教教条,但对其父母的一生品行则充满尊敬,评价很高,认为他们是真正的信徒,“那些真正严肃的敬虔教徒散发尊贵的气质,并拥有作为一个人所有的最高品德,即静穆、喜悦与不为激情所扰动的内在平安。没有任何困境或压迫可以令他们不悦,没有任何争端可以激怒他们或让他们产生敌意”。(康德语)
康德自认为父母给予了他最好的榜样和道德教育。他在父母身上找到了人格的力量与尊严,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所以学生时代的康德便表现优异,顺利升入哥尼斯堡大学,改变了自己的下层命运。大学教育相对自由宽松了许多,康德对哲学课兴趣浓厚,对其他领域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不同于别的放荡胡闹的大学生,既不喝酒也不打架,外表严肃,不苟言笑,非常自制。学业对他比什么都重要,升入高年级后,康德甚至有了低年级的追随者,他身边的人都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俨然是同龄人中的道德楷模。
晚年康德喜欢玩味自己的名字,他曾改过自己的名字,伊曼纽乐,意为“与上帝同在”,似颇以此自豪。由此可见康德所受的宗教影响几乎终其一生,虽然它的表现可能十分复杂和暧昧,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常常不露痕迹,有时甚至让人觉得与宗教背道而驰,但仍可看出康德终生对上帝、宗教及道德都十分重视与关注,并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钻研、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他的哲学始终道德色彩浓厚,不能说与他早期家庭及学校所受到的敬虔派教育没有关系。
这其中既有反对,也有揭示,康德主张人格自主,独立思考,追求思想自由,必然对宗教上的各种形式主义压制、奴役分外反感,誓要解除人类自己给自己戴上的心灵枷锁,所以他的哲学也一直被视为启蒙哲学,目的是让人类真正走出精神上的蒙昧状态,赢得人格上的独立与自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