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理性的胜利(5)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通过康德的著作、书信等等,我们看不到他在自己的身份上有何内心挣扎,自卑或焦虑,他出入上流社会,是否会有贵族的冷眼、歧视?康德的自尊心也许不像普通人那么脆弱,他的思想和见地令他内心强大,独立自尊,不卑不亢,情绪化的内心斗争他似乎一点没有。他强调“自由”概念明显比“平等”(同为启蒙运动口号)多得多,他重视理性,有如法国的伏尔泰(贵族出身),不象卢梭那样把平等挂在嘴边,时时不忘。但事实上康德却对卢梭有独特的偏爱,一直在家中挂着他的肖像,似乎卢梭才是他精神上的偶像。
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暴露了康德那深不可测的不平静的内心,让人们见识了他的本性,他的激情感性,并不理智。他的血管里奔流的血液并未因他所受教育,他地位高升而改变祖先原来的本质。他不顾一切地,几乎不大正常地支持大革命,为其兴奋,激动,完全忘了当时的上流社会,官方人士会怎样看他,会不会把他视为危险分子而将他列入“黑名单”。他是个公开的“共和主义者”,经常大胆而毫无忌惮地在任何人面前阐述他支持大革命的原则,年复一年,在这个历史性事件上,他的态度十分专断,他认为革命是好事一桩,担心的只是它会徒劳无功。
四 著作与成就:三大批判
康德一生勤奋,也许因为他是金牛座,大半生都在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教书育人,业余时间著书立说,留给后世的哲学著作就有8部,每一部都十分艰深难懂,影响深远。
年轻时代的康德曾经很想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以文立世,他的大学毕业论文(也是第一本书)面世后并无什么反响,其后又陆续写了几本影响不大的书,直至三十多年后,康德已经作为哲学教授,教了十年《逻辑与形而上学》(这也是他读书时就偏爱的科目)之后,《纯粹理性批判》的出版,他作为一代大哲的世界地位才真正确立,随后十多年间,三大批判相继问世,康德的声誉也远播到世界各地,一些大学开始设立课程专门讲授他的批判哲学。
(一) 《纯粹理性批判》
简单来说,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康德的时代,已处于一种僵局之中,这种僵局是由唯理论与经验论这两大派系的矛盾对立造成的,以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代表的唯理论认为知识在原则上可以通过推理获得;而以休谟、洛克、贝克莱为代表的经验论则针锋相对,认为所有的知识必须来自感觉经验。
康德认识到了这一哲学困境,他相信两派应用了某些相同的基本假设,需要揭示这一点,才有希望破除这一僵局,康德为此写出了该书。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