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烽烟中的湘西——论《白祭坛》的书写模式及其他(6)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此外还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特别是长篇小说《野火》,写贺文慈奉贺龙之命,在湘西坚持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成为红色湘西的优秀之作。这些作品400余万字,以记者求真求实的态度,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湘西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复活了湘西中古以来的历史。它是文学与文化的双重修复工程,也是文学湘西一条重要的书写路径。既竖起了优秀的文学大厦,也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李康学的劳作为今后写湘西的作家和研究湘西的学者提供了广阔的参照。7,亲历的湘西。代表作家是以画名世的大家黄永玉,代表作品是《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这部半自传体半虚构的小说,作者90岁时开始创作,所写童年时期在家乡的十二年生活,断断续续在上海《收获》杂志连载五年完成,201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改书名叫《朱雀城》。第二部《八年》,写抗战时期的经历,第三部写解放后的林林总总。
无愁河,源自隔断凤凰山江镇与腊尔山及贵州铜仁苗族的一条深涧小河,也是昔日隔断“生苗”和“熟苗”的天然屏障。苗语叫“乌巢河”,意为鸟都难以飞出的深涧。黄永玉取其相近之音,曰“无愁河”,书名关键词的取用,很有意味。得益于作者的名气和书的影响,凤凰廖家桥乡创办了一家“无愁河”旅游机构。小说以一个湘西凤凰城男童的主观世界作为展开方式,从最细枝末节的玩物和各种人事中娓娓道来,无章法,有过程,在一个大的时间框架下,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化解成无数的小故事,读来令人忍俊不禁。8,商贸的湘西。湘西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毛泽东称之为“中国的盲肠”,几乎只有简单粗犷的农业,经济非常落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地方还刀耕火种,商贸更不发达,仅靠木材和桐油卖出购物。这方面的文学创作相对贫瘠一些,主要有市长作家谭仲池的长篇小说《古商城梦影》,怀化市作家李怀荪的长篇小说《湘西秘史》。
前者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正面书写洪江古镇商业贸易的兴衰,从爱国、诚信的角度,肯定了商贸的重要和商人的可敬,是一部为商人正名的小说。后者以湘西名镇蒲阳为故事的发生地,以家族子弟的爱情为主打,也写桐油集散,以发散的笔墨旁及其他种种,志在写出自清末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湘西百科全书。9,心中的湘西。实实在在的湘西客体书写,形而下的成分居多,思想的深厚丰富,体验的生动真切,理性思绪的飞扬等哲学层面的东西太少,难以满足文化程度日趋高涨的读者的需要。蔡测海的小说便在理性与感性相交织的点上努力。以《三川半》三部曲,特别是后一部《地方》为代表,徜徉在现实主义与心理现实主义之间,以熟悉的三川半为客体,书写自己心目中的湘西。小说特色鲜明,含蕴深厚。全书既有逼真的环境,生动的人事,理性与感性相交融的体验,到处闪耀着思想的灵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