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烽烟中的湘西——论《白祭坛》的书写模式及其他(8)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岳立功倾倒于沈的人文思想和语言,文笔充盈着饱满的诗性,然却有意疏离浪漫,亲近写实,淡化神秘,强化纯真。孙健忠始终执着于民族特色,从现实的湘西走向魔幻的湘西,有些魔幻书写夸饰失度,产生虚假感而丢失了不少读者。岳立功由此更关注民族的共同血性,关注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石太瑞真情清远的短章,可供清赏,可涤俗肠,但少黄钟大吕之声,岳立功更在乎历史大事件,追求史诗的品格。诗性的湘西虽好,毕竟能穿越时空如《娘》一样大气磅礴的经典之作过少。诗人出身的岳立功酷爱诗意清纯的湘西,但他只能尊重题材本身的美学特征,努力表现其悲壮。湘西地域偏僻,经济简单落后,李怀荪虽然抓住商贸重镇蒲阳市这个桐油木材的集散地,但落笔于此甚少,情爱纠葛太多,历史认知价值大跌。岳立功绝不为爱情而写爱情,爱情只是战争的衬托,人生悲悯的符号。形同湘西历史专家李康学的大作,意义非凡,但史料盛于文采,历史文化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岳立功更注重偶然中的必然,用力写好人事变迁的可能性。黄永玉、蔡测海随心所欲不逾矩,常发天籁之音,但和者盖寡;田耳大笔如椽,地域和民族的外观书写,因不需要而近乎绝迹。岳立功并不仿效他们,因为一旦离开客体世界,离开地方特色,他便寸步难行。在学习与借鉴中,岳立功还发现,除了几部湘西剿匪小说和少量影视,几乎还没有人以地方军人为主角,以战争为主打题材,全方位书写湘西近现代历史。于是,他把自己的湘西三部曲定位于“战火烽烟中的湘西”,开创了湘西书写的第十二大模式。这一模式,为人们全方位地深刻认识湘西,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读之愈细,所得愈多,其艺术创造的许多方面,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三、《白祭坛》湘西书写中的三大歧见《白祭坛》出版后,除文学界外,在多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读史明智,观古鉴今”,一部厚重的大湘西政治,军事,经济的近代历史史诗,必然会牵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形而上”的话题更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如何书写中央统管与地方自治的矛盾。大湘西的东西方与小湘西的南北,历史上治理体制是不同的。大湘西之东多为汉族和瑶族,由中央和省统筹管理;西部为小湘西,小湘西之南是凤凰麻阳,多为苗族,历来派流官管理为主;北方土家族,800年前设土司,自治为主,清朝嘉庆改土归流,派流官主管。因此,中古以来,湘西就存在着国统与地方自治的重大矛盾。这是《白祭坛》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也是现今人们乐于探讨的问题。作家用了许多笔墨,或隐或显,重点写了蒋介石、何健对湘西军政领袖人物陈榘珍的打压,处心积虑解散竿军。写了陈榘珍及其属下为实现民族自治理想的种种博弈。岳立功实事求是地写出了蒋介石的政客手腕,何健的心术,陈榘珍的忍辱负重,却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好恶,没有明显的扬蒋抑陈或扬陈抑蒋的政治倾向。自治,本义为人之自我约束与节制,约束、节制非分的易于膨胀的欲望与需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