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每一个当代青年:在流动中,人和人重新相遇(4)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对身为诗人和译者的胡桑来说,这是写作过程的一个秘密,写作永远不只是对现实的描摹,而一定是再造。或者说崇明岛的镜像就是雾岛,甚至比镜像还要复杂,它是梦幻的存在。
“我最近在读巴恩斯的《透过窗户》,对一些小说家来说,有一些词汇会提升出来变成更重要的词汇。小说中存在这种词汇、这种意象,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是描述性的,都是均衡的、平等的,而是有一些在上,有一些在下。所以雾岛的雾是这个小说里面漂浮起来的,像灯塔一样的存在。由于雾的存在,整个小说笼罩着一种气息。
我没去过花鸟岛,有一次在崇明岛过了一夜,住在很高的地方,可能是崇明岛最高的地方,很高的,可以看到长江在这样流,可以看到长江在暗夜里流转的神秘气息,这种潮流、暗夜流转的气息和夜的含混、混沌的状态是呼应的。这个小说有一种品质:语言上是暗夜流转的状态,精神气息上有一种混沌、模糊、迷离,让人打开想象的一种气息。这两个气息是相互呼应的。
这部小说对人的存在的边界,有一种非常敏感的把握。当主人公们一部分离开了岛,经常在岛和陆地之间游走,就要穿越边界,或者回望过去,回望曾经的存在,这时小说里面的人的关系变复杂了,有了一种更为当代的更新,至少是对中国乡村的想象的更新。其中的人际关系不再属于中国官场现存的、日常伦理的、道德的范畴,而是在伦理和道德层面有更复杂的排列——像雾一样,像江水一样,可以自由流动,在流动中人和人重新相遇。
这种相遇是比较当代的相遇,它有更多的可能性,更自由。黎是维和苏夜的关系中,有一种更放松的状态,不能用传统的对乡村的认识去束缚和衡量。这个岛屿写出了一种流动性、含混性和可能性。”
栗鹿引述了《梦想的诗学》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她所创设的这种日常现实和心灵现实的重叠、矛盾和混合,和这种梦幻般的可能性的由来:
人的童年是持续一生的,在夜晚的时候你会遇到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就是为你守夜的曾经的你自己。每次回望过去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孩子。
“我有一个梦境,经常梦到自己还是小孩的状态,在那个梦境里面我生活的地方还是原来的那些老房子和街道,好像有一个自己,是被困在那里。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你已经结婚、生小孩了;在另外一个心灵空间当中,你好像是止步不前,好像还是在圆点。我在写小说的时候,就像《梦想诗学》里面说的,与那个孩子重逢。重逢之后有什么样的遭遇,都会让我对这个小说的把握有一种方向,这是另一个层面的故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