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方死方生(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我是广州的“老西关”,作为男丁,很小的时候,已经跟随着大人到近郊的祖坟扫墓了。那时,广州还没有公共汽车,市民前往扫墓,一般经由小北或大北两条路线。我家总是从大北方向,走往广州附近的山丘。在祖父的率领下,叔叔伯伯,大大小小,总会有十多人参加。我和年纪相近的小兄弟们,则一路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简直把扫墓看成是远足旅行。那时,经过了三元里,便算进入郊区了。在那里,人迹逐渐稀少。我生性好动好奇,便走在叔伯们队伍的最前面,一路上东张西望。有一回,正在跑跳间,忽然看见在荒凉的道路上,排列着十多所简陋的小屋,屋外没有门。我觉得奇怪,便走到其中一间的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只见屋子里面,阴阴沉沉,在屋子的中间,则放着一具棺材,棺材的旁边,又放着两三个五颜六色,用纸扎成的人形,看来是用作陪伴死者的僮仆。这些纸人破旧不堪,风过处,纸片飘拂,像是向我招手。
正犹豫间,屋子里呼的一声飞出了一只蝙蝠。我害怕得很,赶紧溜开。叔伯们看见我惊慌得“脸青口唇白”,一面责备我不知好歹,容易“撞邪”(粤谚,碰见妖魅则会生病之意),一面告诉我,这种地方叫做“厝”。一般富贵人家,人死后,棺材不会立刻掩埋,而是放在“厝”里停放两三年,等到选到风水宝地才入土安葬。但有些人家,或家道中落,或迁到外地,那么留在厝里的棺材无人照管,躺在棺里的死人真成了孤魂野鬼。我经此一吓,对“厝”既害怕又反感,觉得“死人占生地”,真让人恶心。当然,随着广州市区建设的发展,过去属于三元里地段的近郊远郊,现在已成为闹市的一部分,那些“厝”早就被高楼大厦压下去了。沧海桑田,时代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这是必然的。地下深处,埋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和骸骨,反成了考古学家们最感兴趣的去处。所以,用不着怕神怕鬼,该怕的倒是社会上某些恶棍装神弄鬼。
其实,在我居住的康乐园,西区一带,也曾丘坟林立,即使到了“文革”时期,在俗称“西洋菜地”外边凹凹凸凸的山地,我曾见过某处歪着一块残碑,上面刻有“此处埋骨五百具”的字样。在我所住过的西区“夫妇宿舍”,到清明时节,还看到校外的有些人,走到附近的几处坟头,压上“红钱山陌”,焚香祭扫。现在,康乐园西区已是楼房林立,环境优美,有些幽暗的地方,还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和小孩们“鬼混”的好去处。
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句云:“纵有千门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中原地区,平原一望千里,人们一般把先人埋在土地上。为了易于识别,便把坆墓砌成半球形,确像是一个个从地面上凸起的半个馒头。不过,我在小时候,跟着大人们到广州近郊上坟,举目四望,坟茔都建在丘陵的山岗上,这也是我们把扫墓说成是“拜山”的原因。在山体的斜面上,坟头不规则地排列,但都面朝山下的方向。它们的形状,像是从地面上凹下去的半月形,颇像两边有着扶手的沙发或老式的“公座椅”。左右两边伸出的泥堆,称为“山手”,后边两侧各立小碑,称为“后土”;而像是椅子扶手的前端,也称为“山手”。这“公座椅”式的坟茔,多用泥土堆成,稍有资财的人家,则在“椅”上和坟面上,浇灌了水泥,堆砌着石块,显得比较坚固。在“椅”上的正中央,则嵌入一块长方形的石碑。如果死者是已婚的男姓,碑文一般写着“显考×公××之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