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直觉的交锋——爱因斯坦与柏格森的“时间之争”(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所以没有哲学家的时间;只有不同于物理学家的心理时间。”在柏格森看来,即使相对论的时间观念正确及存在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也必须考虑直觉(哲学)意义上的时间。然而,明显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因此,争论的核心就是:是否存在哲学意义上的时间。
实际上,在爱因斯坦与柏格森未发生此次争论之前,他们两人已对彼此的学说有一定的了解,且持有不同的态度。在1914年给好友海因里希·桑格(Heinrich Zangger)的一封信中,爱因斯坦认为柏格森的哲学“软弱无力”(P27),对于自己提高法语语言能力而言,甚至不值一读(P10);柏格森对爱因斯坦及其理论却颇为痴迷,甚至认为,“相对论和自己关于时间和空时(spatial time)的看法一致。”(P10)“他希望找出绵延概念在多大程度上与爱因斯坦的时间观相容。”(P29)由此推测,在听了爱因斯坦于1922年4月6日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后,柏格森的心情应是带有几分失落的。柏格森在那次学术报告中至少明白自己误解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说,这种“误解”还带有一厢情愿的色彩。即使如此,柏格森并不认为自己对时间的理解是错误的(P27)。
在此次学术报告后不久,柏格森就修订了《绵延与同时性:关于爱因斯坦的理论》。这本书对爱因斯坦的时间观做了全面回应,也可以说是对1922年4月6日晚他与爱因斯坦争论的延续与升级。在爱因斯坦方面,1922年4月6日晚与柏格森的那次争论也并未在他的心间快速消逝,而是不时地成为他余生思考的问题之一(PVIII)。事实上,就两人在理解时间方面的本质差异来看,柏格森与爱因斯坦之间深层的思想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次相遇为持续的争论拉开了帷幕。为了认识这次争论的影响与意义,有必要进一步剖析以柏格森与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在理解时间方面的根本差异及这种差异在当代思想界的表现。
二、争论的延续
历史地看,柏格森与爱因斯坦的“时间之争”绝非个人之争,也非“偶然”之争,而是人类思维方式之争、世纪之争。柏格森与爱因斯坦当晚发生“时间之争”后,两人都有后续反应,也都有一批拥虿。
(一)柏格森的后续反应
先就前后顺序梳理柏格森在1922年4月6日晚与爱因斯坦发生争论之后的系列反应。柏格森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修订《绵延与同时性:关于爱因斯坦的理论》,从这本书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它的用意。我们知道,柏格森对时间的理解与绵延(duration)概念密切关联在一起。在《绵延与同时性:关于爱因斯坦的理论》中,柏格森如此定义时间和绵延:“毫无疑问,对我们来说,时间首先与我们内在生命的连续性相同。这种连续性是什么?一种流动或流逝,且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流动或流逝,这种流动并非表明是一种事物在流动,而且这种流逝并不意味着我们经历的状态;事物和状态仅仅是被人为地捕捉到的转换的快照;这种所有自然经历的转换,就是绵延本身。”(P205)从中可知,柏格森所谓的时间是人自身的内在体验的连续性,更直白地说,就是绵延:一种不可分的时间观念。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