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直觉的交锋——爱因斯坦与柏格森的“时间之争”(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总体来看,柏格森对争论的反应略显孤独而疲软,因为无论就爱因斯坦在当晚所做学术报告时对柏格森的回应来看,还是就爱因斯坦事后的回应来看,爱因斯坦皆“无心恋战”。就像拉图尔(Bruno Latour)所说的那样:“柏格森曾仔细研究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就此写了一本厚厚的书,但爱因斯坦对柏格森的论点只发表了几句轻蔑的评论(dismissive comments)。”说直白些就是,身为自然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同哲学家的这场时间之争有些“徒劳”,根本上不可能说服对方。但争论并未就此偃旗息鼓。
(三)柏格森的主要支持者及其理由
事实上,柏格森与爱因斯坦的“时间之争”并非他们二人在“孤军作战”,而是激起了更为广泛的论战,各自都有实力雄厚的支持者。在支持柏格森的学者中,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和德勒兹颇具代表意义,他们对柏格森哲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最具影响力,他们的学说也常同柏格森一起被贴上“直觉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标签,以强调三者旨趣上的连贯性。正如朱迪斯·万巴克(Judith Wamback)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他们(梅洛-庞蒂和德勒兹)都把自己的哲学置于柏格森理论的路线之上。德勒兹最基本的概念和思想———如‘实质’(virtuality)、‘多重性’和实质的时间本性(temporal nature of the virtual)———都来自柏格森。梅洛-庞蒂的知觉理论具有明显的柏格森框架。

在柏格森与爱因斯坦的这场“时间之争”中,柏格森最为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就是他的法国同胞梅洛-庞蒂:一位以在现象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而闻名的哲学家。在梅洛-庞蒂看来,“现象学关涉描述,而非解释与分析。胡塞尔为新兴的现象学设定的第一条规则———成为‘描述心理学’或者向‘事物本身’的回归———首先就是对科学的拒绝(disavowal)。”需要明确的是,梅洛-庞蒂对“科学的拒绝”是就现象学的基本原则而言的,或者说他所谓的“拒绝”的深层意蕴是对科学这种认识方式的反抗,他要凸显的是科学之外的现象学“描述”方法。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梅洛-庞蒂的时间观。“在《知觉现象学》中,梅洛-庞蒂坚持个人对时间评估的重要性。”(P50)在重视时间与主体关系方面,梅洛-庞蒂毫不逊色于柏格森。梅洛-庞蒂认为:“时间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抓住(grasp)的绵延,而时间又是我抓住的绵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