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杉|辨析《金克木编年录》中的几个片段(21)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印度文学史略引言》于1947年1月完稿于珞珈山,刊于1947年3月26日《大公报》上海版第9版“文史周刊”第22期,以及1947年4月4日《大公报》天津版第6版“文史周刊”第24期。
图十八回国之前,金克木本来还拟定过一些研究计划,比如他在上述1945年5月21日致于道泉信中说:日内弟如获得《辨中边论颂》梵本残卷照片,若可以校刊时,并拟请先生合作,由藏文对勘作glossary。此书可有梵、藏、玄奘、真谛四本对照,且在哲学上极为重要。弟意先为一本书作glossary,然后逐一扩充配合;先全用旧译,然后加以修改补充。不知先生以为如何?(《编年录》137页)
“梵文残卷照片”指的应该也是罗睺罗在西藏拍摄的照片。《海潮音》第17卷第9号(1936年9月15日)刊布的《印度两尊者珍籍出版》,是中国国内较早介绍罗睺罗(桑克他耶纳)在西藏发现佛教梵文写经的文章:
世界新闻社卡尔喀答[加尔各答]讯:号称“印度之康德”之达摩鸠帝(Dharmakirti[Dharmakīrti法称])尊者,为印度黄金时代最智慧哲学者之一,其写于贝叶上之梵文经论,于一千见[年]前,从印度输入西藏,与波[彼]齐名之般若卡罗求多(Pcajna Kadajupto[Prajñākaragupta智作护])亦为一佛教大思想家,最近婆罗门人探险者桑克他耶纳氏,在西藏从事探险,忽从一喇嘛寺中,发见达摩鸠帝,及般若卡啰[sic]求多两氏湮没已久之著作,与该婆罗门探险家合作之毕哈探险会久将此等珍籍译出,于该会之会报发表,此婆罗门人探险之成功,使印度学术界大为满意云。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以及五十年代早期,由于中印关系的改善,法舫、王森(1912-1991)、张建木(张克强,1917-1989)、金克木、吴晓铃、周达夫、巫白慧等人都有机会在欧洲和印度的梵学专家“争校此批梵本”时最先取得“相片之冲洗及校对权”,“为千年来中国对世界梵学界第一次之伟大贡献”(1946年9月8日《白慧法师上虚大师书》中语,参看《海潮音》第27卷第11期,1946年11月1日;此信提到国内能校这些梵本的有李华德以及“现在回国之金克木、吴晓铃二君”[吴于1946年深秋回国])。但是像金克木计划的对勘《辩中边论颂》梵藏汉三译并编辑词汇(glossary)这类工作,最后却都由于内外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或者只能实现很少的一部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