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尔德:人是一种被悲哀,深深包裹的动物,披着一件黑色外套(1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亚历山大之战》。
画作的下半幅是厮杀在一起的十多万士兵,中间是红海和岛屿,上半幅则是正在坠入晚霞中的太阳和变暗的穹窿。亚历山大战胜波斯大流士的场面,似乎鼓舞了一旁的神甫,他说:“这证明/所有来自东方的/乌合之众必然毁灭,/因此是救赎史上的贡献。”但是,诗人却被另一位老师教导:“要慢慢从人物的渺小/和笼罩在他们上方/不可捉摸的自然之美中/学会看到此前不曾看到的/生命的另一面。”于是,越过数十万死者的尸骨,我们的诗人和画家一样,从欧洲朝西亚、地中海张望,自塞浦路斯向南,向西奈半岛和尼罗河以及无人踏足的非洲山峰眺望,恢弘的大自然覆盖着摩西曾率领族人跨越的红海,矗立过人类试图攀上天堂的巴别塔,如今这一切在逐渐暗淡的落日中,都将慢慢沉入黑夜……

塞巴尔德:人是一种被悲哀,深深包裹的动物,披着一件黑色外套


《眩晕》,作者:[德国]温弗里德·塞巴尔德,译者:徐迟,版本: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
末日之叹:大自然会重启吗?
整部诗集结束于阿尔特多费尔这张描绘大自然伟力与人类悲惨渺小的画作。然而,塞巴尔德想表达什么呢?三首长诗分别以神秘的地理联系中三个人的经历,描写了文艺复兴时期、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三段重要的人类进程。诗集从一幅包含拯救希望的教堂祭坛画开始,结束于一张横跨三大洲恐怖的历史战争场面画作。塞巴尔德由此梳理人类如何在科学理性、国家政治、宗教信仰、世俗贪欲等诸方面选择生活方向,以隐喻的方式埋下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中的因果线索,让那些拥有相同心灵的幽灵们在不同的时空中彼此呼应,发出沉重的叹息。
塞巴尔德在第一、第三首长诗的开始,分别引用了但丁《神曲·地狱篇》和引路人维吉尔的诗句,第二首《我若在海极留下》则引用了18世纪德国诗人弗·戈·克洛卜施托克的诗:“波涛,你奔涌吧!/啊!终结,终结是你!航船正沉沦!/在这片广阔又永远敞开的坟墓上,/风暴依旧沉沉地吼啸着那曲挽歌!”塞巴尔德很清楚他作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领头人不仅反对理性、崇尚浪漫主义,同时也充满对宗教的狂热——正是他写出了《救世主》这部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史诗。这段引诗在一开始便预言了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人们将一去不回的厄运。格吕内瓦尔德、施特勒和“我”,三位各自生活时代灾难的见证者,也如但丁一样穿行于人间的地狱和炼狱,而我们也都知晓,无论科学主义抑或世俗宗教,都没有将人带到天堂的门口。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类,可否就是自身暗夜和炼狱的制造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