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尔德:人是一种被悲哀,深深包裹的动物,披着一件黑色外套(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林登哈特教区教堂祭坛的左翼(局部)。
他的“换脸术”不仅仅体现在圣乔治的形象上,也体现在圣安东尼、圣保罗、受侮辱嘲讽的蒙眼耶稣的面孔中,他们分别出现在格吕内瓦尔德画笔下的《圣雪奇迹》《圣安东尼的诱惑》《嘲弄基督》这些祭坛画上。那么,这个结论从何而来?塞巴尔德告诉我们,德国埃朗根图书馆收藏有一幅据称是格吕内瓦尔德的自画像,对照诗集附印的图片清晰可见,肖像主人的高颧骨、微微下垂的上眼睑尾部、凸起且尖锐的鼻头,尤其是那哀伤的眼神,都能在上述几幅祭坛画中的人物脸上得以识别。
据传为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的自画像。
我注意到有人评价这位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宗教画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兴起,更倾向于欧洲中世纪后期艺术的非理性和神秘的精神风格”。我感兴趣的是,格吕内瓦尔德尽管倾向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但他对于新教反对偶像崇拜从而取消教堂里的绘画和雕塑显然不以为然,因为在他心中艺术并不完全为了宗教存在,而是为艺术家提供存在的意义,他用更为激烈的态度创造了宗教绘画的奇迹,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捍卫艺术的尊严。这就是为什么他将圣乔治——这位因试图阻止罗马皇帝治下对基督徒进行迫害而惨遭杀害的圣徒,画成他自己,即一个普通人的面容。
更过分的是,格吕内瓦尔德把与他同时代曾遭受维尔茨堡大主教迫害的雕塑家里门施耐德的脸,画到了圣徒狄奥尼修斯的脸上。要知道,这可是教堂里的圣像画,格吕内瓦尔德的叛逆大胆令人瞠目。诗中说得非常直接:“画家知道,/并且把自己当作祭坛上/十四救难圣人/少之又少的同伴。”
更有意思的是,曾被法西斯焚书运动列入名单的德国艺术史家弗拉恩格尔记录过:比格吕内瓦尔德晚生二十多年的画家小霍尔拜因,将一幅头戴皇冠的圣女像画成了前者的脸。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格吕内瓦尔德曾经跟老霍尔拜因学画,老霍尔拜因的儿子熟悉并敬重老爸的学生简直顺理成章。对此,塞巴尔德说:“是的,艺术作品中的男人们/看上去如兄弟般相互敬慕/在他们路途交错之处/常常为彼此立一座纪念碑。”为了更有说服力,他甚至出人意料地写道,他在某座火车站曾遇到过臂下夹着被砍掉头颅的圣德尼——就是格吕内瓦尔德为雕塑家里门施耐德换了脸的那位圣徒。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