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尔德:人是一种被悲哀,深深包裹的动物,披着一件黑色外套(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伊森海姆祭坛画》(第一组)。
艺术史家齐尔希还在一幅匿名的木板画里发现,画中的年轻男子就是那位在通往世界之路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男人”,因为他找到了“M.N”的签名,正是他在档案里查到的画家马蒂斯·尼特哈特。他认为这个签名隐藏在格吕内瓦尔德的名字背后,而后者在祭坛画上的签名则是“M.G”和“N”,意即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事情到这里变得更离奇了,因为艺术史家发现有两位画家在画同一幅画——伊森海姆祭坛画中的圣徒塞巴斯蒂安,经过X光照片分辨,这位圣徒的肖像背后还有一张相同的面孔。艺术史家认为,画家尼特哈特(M.N)先画上自己的面孔,后来的格吕内瓦尔德(M.G.N)在其上又进行了着色和更细致的描绘。“这似乎是男性之间的友谊”,它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尼特哈特逐渐变成了格吕内瓦尔德,而二人的面容在圣徒的脸上融合在一起。那么,人们传说中的大师格吕内瓦尔德到底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
还是拥有很多异名的某一个人?我以为,这是塞巴尔德故意制造谜团,为了对那些在历史深处进行正义秘传的人们的面孔进行复活与叠加——他们是无穷的一个人。
他当然要写到格吕内瓦尔德举世无双的《伊森海姆祭坛画》和其他的绘画,这些不朽的杰作体现了艺术大师对于生活、时代、宗教、政治等一切作用于他心身的感觉与思考——“这是身体最极端的表达:/大自然并不了解平衡,/只是盲目地、一个/接一个地做着混乱的实验”。任何一本西方美术史或者宗教艺术史,都不会让这些令人震惊的画作缺席。格吕内瓦尔德创造了表现人类无以复加的痛苦的艺术呈现。亦有论者认为:“《伊森海姆祭坛画》标志着西方绘画完成了从中世纪的世界观和信仰向新时期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过渡。”他绝不回避用画中人物极度的痛苦来表现那些几乎永远也无法得到拯救的生命,那些圣者身上的脓疮、鲜血、可怖的伤口,因无法忍受的剧痛而张开的双手、痉挛的手指、抽搐的双脚,以及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的眼神,无不在告诉观者——这里展示的是地狱景象,是死亡和癫狂,是无序的自然和人类混乱的大脑结合的产物。
画家将客西马尼园里的士兵和跪着的基督缩小,让人退却以便感受“奔涌而来的时间”。祭坛画上所有的人物都在预兆窒息和死亡,画家在远景处那颗灰色星球周围画出了未来的荒凉与毁灭。尽管他的祭坛画由于画面构思过于隐晦而被人认为神秘难解,但这些取材自《启示录》的画作,绝非是为了宗教故事留下一些记录。它们以各种形象隐喻着格吕内瓦尔德内心喷涌的悲愤和反抗——有论者认为,他不仅仅支持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而且还直接参与了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有五千余人被屠杀,尸体堆成山——他和几百年后为他写传的塞巴尔德同为灾难深重的人们愤懑,他对双手被大主教摧残的雕塑家里门施耐德的同情,他毫无忌讳地会见因渎神被判为异端、逐出家乡的艺术家贝哈姆兄弟,他那为守住艺术的尊严绝不粉饰现实的决心——格吕内瓦尔德在画中留下了他想要铭刻的历史线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