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机器人的爱一生不停”(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我对机器人的爱一生不停”


1990年12月,蔡鹤皋(左)在实验室与学生刘宏合影留念
在一次全所会议上,蔡鹤皋说:“我要搭建一个平台,研究所的每一个人在这个舞台上都有表演的机会。这个舞台对大家是平等的,是机会均等的。不管资历深浅,毕业早晚,都可以申报课题、负责项目。”
这项措施实施以后,大家积极性空前高涨。有些刚毕业工作的年轻人没有挑大梁的勇气,蔡鹤皋就给他们鼓气,告诉他们怎么选题、怎么写申请报告。在这种自由的科研氛围中,许多人都申报了课题。
蔡鹤皋把年轻人比喻为禾苗,“当然禾苗不可能长得一样高,这和每个人的基础能力和努力程度有关。苗长得高、长得快的我就多浇水、多施肥,让他长得更高更快。浇水施肥就是加担子、加任务。能担起50斤,就给他加到100斤;能担起100斤,就给他慢慢加到200斤。”
也许正是这些“高压”政策,蔡鹤皋周围很快凝聚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冲击国际前沿能力的年轻科技团队。蔡鹤皋还结合学科的特点,吸收不同学科的优秀研究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学科交叉、人才互补的良好局面,而良好的学科环境又进一步地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
在人才培养上,蔡鹤皋特别强调德才兼备。他经常跟大家说:“有苦自己承担,有利让给别人,如此,才能攻克大的科研课题。”他还常常告诫学生,国家投钱,来之不易,一定要认真,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至今,蔡鹤皋培养了120余名博士,70余名硕士,其中许多人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和业务骨干。王树国、孙立宁、刘宏、赵杰、邓喜军、李瑞峰等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都是他的学生。

“我对机器人的爱一生不停”


蔡鹤皋
蔡鹤皋说:“我心里最大的满足,倒不是我在科研上取得多少成果,而是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又做出了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吉星 何苾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