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晨评《樱与兽》︱从大象到熊猫:现代化转型背景下的动物与动物园(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从1972年开始一直到1982年,中国先后送给日本四只大熊猫:兰兰、康康、欢欢和飞飞,上野动物园又先后诞下三只熊猫。熊猫引发的热潮也推动了日本战后第一次中国热的产生。中川志郎是中日熊猫外交的灵魂人物,早年毕业于宇都宫农林专门学校,毕业后成为上野动物园的兽医,在伦敦动物学会进修后成为饲养科长。1971年裕仁天皇参观了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应该是姬姬),日本社会再度将目光投向了大熊猫。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赠送了康康和兰兰给日本,将之视为对田中政府的支持和中日友好的象征,中川志郎担任了饲养组的组长。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熊猫一直是中日双边关系中重要的纽带。兰兰于1979年去世,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同年访问中国时,中方领导人表态赠送欢欢给日本。1982年为庆祝上野动物园建园一百周年,访问日本的中方领导人表示会再次赠送一只大熊猫飞飞给日本。
中国选择将这种珍稀动物赠送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者,实际上是对自己在冷战时期传统外交观的一个突破,利用熊猫这个载体向西方世界传达善意。

刘晓晨评《樱与兽》︱从大象到熊猫:现代化转型背景下的动物与动物园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3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旅日大熊猫“晓晓”和“蕾蕾”迎来两岁生日,大批粉丝赶来为它们庆生。
中国的熊猫外交实际上仍遵循着将动物作为外交礼品的馈赠给他国的传统,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局限。时至今日,大熊猫仍被视为中国外交的晴雨表,但是它们是国家间开展外交的载体,也是感情的纽带。今天的动物园更多地带有保护动物和教育公众的职责,如何开展动物丰容、保障动物福利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成为重要的课题。新中国的动物园在建立之初深受苏联的影响,近些年来在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理想的同时,在动物园兴建中不断发展出动物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四大功能。动物不再是隔着玻璃的“展品”,各国动物园也试图模拟动物栖息地并教育公众如何在的自然栖息地保护它们。《樱与兽》一书虽然略有遗憾,但是米勒以上野动物园为切入角探讨了“生态现代性”这一概念,追溯了日本社会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大众消费文化的转变,对于日本史和动物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