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观察】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西安都市圈|中国投资(8)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二)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竞争合作的分工格局
充分发挥西安都市圈具有的深厚文化、优质教育、创新能力、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对低廉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向东部都市圈学习其管理组织模式和运营经验,进而形成本身的竞争优势。推动技术、制度、组织、形态等各方面的组合式创新,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合作的创新网络,吸纳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高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水平。
作为发育阶段的都市圈,要深挖中心城市西安的潜力,并健全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人才和产业政策,提升西安的核心竞争力,短期内以西咸一体化以及都市圈核心区西安、咸阳主城区同城化为主要任务,并着力向长期的都市圈全域一体化目标迈进。随着核心城市西安集聚能力的不断提高、辐射能力逐步增强,通过产业转移、知识外溢、要素重组、技术转化等途径,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黄艳、安树伟,2021),统筹整合区域产业布局与功能分工,构建网络化、开放化、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并形成都市圈内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良性竞争格局。
(三)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生机
西安都市圈要在要素开放和规则开放并重的开放发展过程中,对标对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加大改革力度,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设,营造市场主体公平、充分竞争的制度环境。通过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和权责清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建立营商环境的评价、督导和改进制度,着力回应企业的需求。健全举报、检查、通报等制度,消除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的隐性壁垒,打造“竞争中性”的体制机制。建立企业参与涉企决策的表达和反馈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大数字化、智慧化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应用,通过高水平“数字政府”的建设,打通“数据孤岛”,推行“多网联办”“一网通办”,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四)环境同保共治,推进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
通过共同编制生态环保规划、共同建设环境基础设施以及联合执法、组建协调小组等多种方式,建立西安都市圈生态共同保护、污染联防联控、环境经济协同推进的体系。健全秦岭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秦岭自然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加快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的清洁生产,推进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咸阳市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试点建设。加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健全跨域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网络,引导企业和园区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末端治理等综合性途径,承担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将外部成本内部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