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犯罪电影的四条求生之路(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青春期的现实主义传承
黑帮、警匪、犯罪类电影的发展,同现实生活轨迹高度平行。美国禁酒令造就了阿尔·卡彭,查理·卢西安诺等草根名人,他们的后继者们不仅融入了社会日常生活,还通过收买运作,成了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历史现实反映到电影中,就是30年代《疤面人》到70年代《教父》的连贯传承。
到90年代后期,昆汀等导演开始把黑帮分子刻画成笑料,也是政府权力扩张、经济发展转轨,令黑帮在现实中式微的体现。现实与文化相互交织,其间蕴含着连贯的兴衰脉络。
中国犯罪片目前之所以青黄不接,一方面是现实基础不足——我国涉黑组织普遍寿命极短,上不得台面,出名那天即是灭亡倒计时的开始。绝大多数案件来自激情犯罪,拍出来只能沦为都市怪谈,例如80、90年代的《女模特之死》《神秘夫妻》《危情血案》等,按同时期欧美和香港的标准,几乎都只能划归cult片范畴。
文化传承亦不足。电影的改编基底是文学,可注重解谜的古典派、拷问人性的社会派都是舶来品。何况国产商业片本身还很年轻,尽管张艺谋2002年就拍出了《英雄》,但真正等到影院大规模建设并下沉,还是2011年《阿凡达》上映之后,距今不过十年出头的光景。
总而言之,中国的犯罪片还处在青春期的迷茫中,家学渊源又不够,只能自己跌跌撞撞寻找出路。
悖论是,这种青春期的迷茫,唯有那些足够成熟、足够通透,又足够勇敢的老人和老团队才能驾驭。比如《孤注一掷》《涉过愤怒的海》和《坚如磐石》。
单从票房角度,《孤注一掷》无疑是今年最成功的犯罪片。坏猴子团队的影像风格类似调查记者,擅长道具、细节的还原。继《我不是药神》后,团队另一部犯罪题材影片是《受益人》,反响不佳,因为杀人骗保并不算一种会引起大众关注的犯罪手法,倾注过多资源表现,反倒像为了猎奇而猎奇。但只要掌握了工业化项目建设流程,碰到一个合适的选题,就是成功。
《涉过愤怒的海》正好相反。如果说《孤注一掷》是在用现实主义手法呈现犯罪,拿通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涉过愤怒的海》则是在用犯罪片手法呈现现实,用特殊经验诠释世界。高下暂且不论,个性显然要强得多。
曹保平可以说是除陈思诚之外,我国唯一一个走出个人风格并能收获稳定商业回报的犯罪片导演,最重要的原因,是难能可贵的“克制感”。
这种克制首先体现在技术手法上。尽管《涉过愤怒的海》影像风格极为凶悍凛冽,还贴心地进行了“自我分级”(未满十八岁慎重观影),但仔细一看,极具压迫感的影像氛围下,哪怕一个稍微血腥点的镜头都找不出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