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犯罪电影的四条求生之路(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然而今年的《绝地追击》和《莫斯科行动》都远未达到预期。前者数千万水平,后者拍摄成本比《除暴》高得多,票房却只多了一亿出头。原因是多方面的:黄轩饰演的反派猥琐恶毒,毫无人格魅力;中俄政府层面的合作聊胜于无……但归根结底,还是长期换汤不换药,导致观众审美已经严重疲劳。
回首过往,香港电影在内地流行,主要因为满足了男性观众的英雄幻想。《精武门》《霍元甲》《叶问》等功夫片,《古惑仔》《雷洛传》等江湖片,《无间道》《机动部队》等警匪片,莫不如是。后来者为规避道德风险,主要突出警察等正面人物,弱化反派形象,其实创作模式相同,只是将人物关系作了倒置。
随着2017年《战狼》系列大爆,内地观众开始渐渐确立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对香港电影的需求也从“满足幻想”降成了“欣赏场面”甚至“猎奇”。如果香港导演们不沉下心来提升认知,真正理解内地的社会运行逻辑,迟早全部降格为武术和特技指导。
破而不立的文艺片
形式与内容的错位现象,在文艺片中出现得更多。一方面是不怎么考虑票房,另一方面,我国许多文艺片导演严重受黑色电影(Film noir)影响,并试图借此手法表现我国现实,结果搞得不伦不类,难以让普通观众共情。
黑色电影这一风格很难被严格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的好莱坞。文本多出自达希尔·哈米特、雷蒙德·钱德勒等硬汉派小说家之手,常具有某些共同元素,如主人公身份总是私家侦探,游走在社会边缘,性格阴郁却有原则,经常黑白两头不讨好。影片风格则潮湿阴森,结局多为悲剧,并饱含存在主义式的迷茫。代表作有《出租车司机》《唐人街》《蝙蝠侠:黑暗骑士》等。
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心理背景是,二战和越南战争不仅摧毁了美国社会经济,还解构了传统价值观。类似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也曾有过。于是一些国内导演便将这一风格移植了过来,试图构建出一套中国的黑色电影叙事,其中最知名的尝试者是娄烨和刁亦男。
娄烨镜头下的人物最初都是社会边缘人,例如罪犯、同性恋、盲人按摩师等,他们的行事逻辑是完全感性的,受困于寂寞和欲望的牢笼中,卑微而疯狂,带点反社会特质。这种人类身上被压抑的动物性,正是娄烨的影像魅力所在。
然而边缘小青年的故事不可能拍一辈子,随着社会发展、娄烨本人的年龄增长,以及资方对回报愈发迫切的要求,都推动着他触碰更宏伟的母题。于是他接连拍出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和《兰心大剧院》,双双失败,令资方大失所望。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