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军锋读《娇惯的心灵》:偏执易感的心智与误入歧途的大学(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娇惯的心灵》的写作缘起,是两位作者过去几年目睹美国大学校园愈演愈烈的冲突和暴力事件,该书的雏形是两位作者于2015年发表在《大西洋月刊》的同名文章。据作者在“序言”中透露,文章本来的标题是:“越争越悲哀:大学校园是如何导致认知扭曲的?”据说月刊编辑发表前为强化标题的吸引力,将标题改为“The Coddling of American Mind”,最终的成书便沿用了这一颇抓眼球的标题。标题措辞显然脱胎于政治哲学家艾伦·布卢姆(Allan Bloom)1987年出版的那部旷世杰作“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封闭的美国心智》)。将《娇惯的心灵》前后两个标题比较,应该说,两位作者最初设定的标题更为平实,且更贴近写作者的现实关切和著述旨趣。

任军锋读《娇惯的心灵》:偏执易感的心智与误入歧途的大学


《美国精神的封闭》, [美]布卢姆(Allan Bloom)著,战旭英译,冯克利校,译林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348页,35.00元中译本将“Coddling”译成“娇惯”,语意上当然并无错处,却在客观上与全书的著述主旨发生明显的错位,而且这样的中译标题措辞无形中屏蔽了许多原书所意欲的目标读者。在汉语语境中,“娇惯”,主要指涉父母对子女的无原则溺爱,放纵任性,毫无规矩,缺乏约束和节制等等。但原书标题采用“Coddling”,一方面固然出于吸引读者眼球之需要,但更深层次的意图在于反讽弥漫大学校园文化的扭曲:脆弱人设、安全主义、举报文化等等。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本应属于正常学术探讨范畴的正常言论,经过听者偏执易感的心智的负面过滤,被上纲上线,乱贴标签,肆意攻击,甚至暴力相向。大学校园本应是理性平和、彼此反证、自由探索真理的学术园地,如今却沦为各种不共戴天的意识形态立场你争我夺、各不相让的意见秀场。
为了凸显原书作者的著述主旨,笔者斗胆将《娇惯的心灵》一书的标题暂时改成“偏执易感的心智与误入歧途的大学”,意在更为直观地传达该书所聚焦的核心议题,同时将其作为这篇评论的主标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