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军锋读《娇惯的心灵》:偏执易感的心智与误入歧途的大学(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2016年,美国进入“特朗普时刻”,其发端固然有着极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根源,但这一时代与互联网世代彼此叠加,相互强化,其中的因果机制,实在耐人寻味,颇费思量。特朗普时代美国社会所暴露出的诸多症候,诸如情绪宣泄、社会撕裂、党派敌对,针对长期以来主宰大学校园文化的学院左派文化观念的激烈反弹,对作为文化左翼意识形态衍生物——“政治正确”针锋相对的挑战等等,诸如此类业已突破大学围墙的冲突,在美国社会掀起一场空前规模的“文化战争”。与此同时,以开放多元、自由包容、以探索真理为职志的大学校园文化,从此遭到意识形态斗争的“精神毒化”:学术争论被泛政治化、敌对化,学术分歧被上纲上线为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立场的敌我斗争,作为学术传播和校园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公共论坛和学术演讲,无法按计划有序进行,甚至因遭抗议被迫取消,教授正常范围的课堂教学、学术研究以及公开发表,遭遇同行或学生检举揭发,教授群体立场观念同质化,且自以为是,不容异见,甚至以“政治正确”之名行政治迫害之实。
教授群体心智格局的扭曲,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青年学生的心智走向变形,人人自危,噤若寒蝉,学者群体私相授受,抱团取暖,不同立场群体之间彼此敷衍,相互拆台算计。教授与学生之间信任流失,大学校园文化生态发生畸变,大学自身正在自鸣得意中误入歧途。
新世纪大学校园文化生态的畸变
学术或科学的职志在于通过自由探索追求真理。原则上说,学术无关乎政治,政治涉及权力的攫取和使用,它经常被党派意见裹挟。然而,在实践中,政治却往往透过学者个人的文化立场、意识形态以及政治主张,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在教授们的学术活动之中,这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鉴于此,为了确保学院里自由讨论、彼此反证的氛围,就需要保持立场的多元平衡,防止因教授群体立场同质化而导致僵化教条,心智封闭,进而使学生视野偏狭,固步自封,致使校园文化生态因缺乏体制性反证而走向扭曲变形。
近年来,一系列专门针对大学各学科教授群体政治立场的调查发现,1990年代以降,左翼与右翼之间的比例迅速攀升,除了经济学左右比例维持在4比1之外,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领域,左右比例几乎全部超过10比1,而在《娇惯的心灵》作者之一海特所在的理论心理学领域,2016年的左右比例高达17比1。与教授群体政治立场同质化相应,学生群体也日益被拉向“左半边”,自认保守派或温和派的学生不断缩水,而自由派的学生比例不断飙升,从2012年以降,学生群体的左转趋势呈现出不断强化之势。面对美国大学校园左右比例严重失衡的态势,《娇惯的心灵》两位作者提出如下警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