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杂书馆的故事(系列)戈捍(9)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王师傅喝着杂书馆用搪瓷茶缸泡的特有“高碎茶”,悠悠地讲了他父亲即“司机老王”的故事:
司机老王是昆明人,但在盘溪铁路局过了大半辈子。解放前,他曾在越南人开的咖啡店打工,新中国诞生后,店铺关门了,他就到昆明市教育局当炊事员。半年后,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解放军驻河口某部当兵。1957年,他转业被分配到昆河铁路的芷村车站,干货物装御;一年后,调到盘溪机务段,1958年开始,司机老王在机务段从司炉做起,先后当副司机、司机、司机长。蒸汽机车的生涯伴随着他,一干就是30年。1988年,身体不适,提前退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铁路局工作很吃香,坊间称其为“铁老大”,姑娘们找对象,大多首选“铁路三员(元)”:中共党员、乘务员、工资60元。司机老王达到“三员(元)”条件,而且火车司机地位很高,高于乘务员好几个档次,正所谓“离地三尺三,赛过活神仙”,找对象简直就不是问题。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在铁路医院工作的她,27岁那年,老王结婚了,他们先后生了3个娃娃。近水楼台先得月,娃娃长大后,都在铁路上工作,他们的配偶也在铁路系统,一大家子,名副其实的“铁路之家”。
刚开始时,他是干司炉。车头有蒸汽锅炉,开动时需要烧水,产生蒸汽,由此产生动力,车头后面都拖挂着“煤水车”,贮满了燃料和水。车上没有自动进煤装置,火车不停,锅炉就得不间断地烧煤,铲煤成了苦差事,司炉就是干这活。锅炉风门由两片钢板组成,每3秒开合一次,司炉铲煤后,须在转身的同时,把煤炭准确送进正好开启的风门,随后再躬腰转身,双手紧握大铁铲,铲煤、转身、送煤,一气呵成,动作很机械,循环反复。春夏秋冬,天天如此,特别是上坡时,他们和火车一道,气喘如牛。
后来,司机老王终于能开火车了,但也不轻松,要求政治思想过硬,身体好,五官要好使,眼睛要看清路况,耳朵要辨明有无异常声音,鼻子要闻有无异味,神经高度紧张,随时注意处理突发事件。他的右半身要伸出窗外探路,因此,司机老王右半身经常风吹日晒,雨天经常是湿的。后来,更换内燃机车,可没多久,司机老王就退休了,因此,他工作的绝大多数时间,主要都是在“昆河铁路”上开蒸汽火车。他所在机务段是主要行车部门,米轨蒸汽机车驾驶组由司机和司炉组成,司机每月供应32斤粮食,司炉42斤。火车头的驾驶室温度在50℃以上;蒸汽机车每6000千米检修一次,开了60000千米就要进行大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