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义(崔栢滔)季氏篇第一章(7)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公元前492年,周敬王二十八年,鲁哀公三年,六十岁的孔子正在陈国。这年秋,鲁国季桓子病倒了,人之将死,其心也善,他直到此时,才懊悔过去没有能够最终给孔子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而影响了鲁国的振兴。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季康子要召回孔子来相鲁。可是后来,由于受到公之鱼的阻拦,季康子改变了主意,派使者改召孔子弟子冉求。冉求将行,孔子说:“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史记·孔子世家》)这时的孔子已经六十岁了,他也很想回到家乡能为鲁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这一年孔子68岁,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取得胜利。季康子非常高兴,问冉有,“你的军事指挥才能从哪里来的?”冉有回答他“学之于孔子”。这样,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回到鲁国后的孔子,并没有直接参与鲁国的政治,而是以国老的身份,在二线做咨政。弟子很多人在鲁国做官,每逢大事,都来请教孔子。
颛臾(zhuān yú),古国名,以风为姓,属东夷部落,相传太皞在远古时代就建立了颛臾方国。由于是伏羲氏的后裔,西周初期,成王封之为“颛臾王”,以蒙山为中心设立颛臾国,以主祭蒙山,其国土主要辖现在蒙阴县南半部,平邑县北半部,以及费县东北部的蒙山周围地区。都城在平邑县柏林乡固城村北,目前仍能看到颛臾方国故城遗址,距离当时鲁国豪强贵族季氏的封邑费邑(即今山东省费县以西一带)不及百里。受周天子的委托,颛臾王承担着祭祀蒙山的使命,因此说“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司,以服事诸夏。”这些位于山东省的风姓古国都接受鲁国的管理,臣属于鲁,是鲁国封疆内的附庸国,而颛臾在鲁国世族季孙氏的封邑费的附近,因此孔子说颛臾是鲁国“城邦之中”的“社稷之臣”。
东蒙,又名蒙山,雄踞齐鲁,东西绵亘百余里,横跨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尚书·禹贡》称:“蒙羽其艺。”说明早在夏朝时期,蒙山、羽山一带就已种植作物。近几十年来,蒙山麓区先后发现的几十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对此作了印证。古代帝王出于对文明发祥的尊重,有祭山敬神灵的习俗。西周时,成王封颛臾于蒙山之阳,主祀蒙山,说明当时蒙山已经受到这种尊重。春秋时期,鲁大夫莫斯的颂诗《閟宫》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龟蒙是蒙山的主峰,他把拥有泰山和龟蒙,视作鲁国的荣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孔子曾登临的这个东山,一般认为就是蒙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