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表演秀?异化的公开课何以归真(5)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明确评课标准,顺应时代要求。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曾指出:“现在,全世界学校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宁静的革命’,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站在讲台上灌输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并能及时对此做出反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可以说就是课堂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的评价标准自然要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在教学理念上,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在教学模式上,从班级授课制转向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目标上,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明确表示:课堂教学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这些都为公开课指明了发展方向。
公开课只有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在制定公开课评价标准时,必须打破传统标准,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要特别注重对高效课堂流程、导学案编写、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体系的评价,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否则,就容易让教师迷失方向,将教育改革引向歧途。
关注信息化和脑科学的运用。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化和脑科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日渐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核心目的就是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打造信息化高效课堂。与此相适应,公开课也必须重视对信息化和脑科学的运用,而不能把它们当成点缀或者哗众取宠的工具。这是新时代对公开课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机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落实,教育教学中的各主体若能克服实践中的短视行为及功利化倾向,让公开课聚焦教学中的真问题,真正为教师的教学需要服务,那么公开课仍将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重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 END —
文 | 宋永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秘书长
编辑 | 王梓霖

公开课=表演秀?异化的公开课何以归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