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中国是怎么形成的?(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顾颉刚
顾颉刚在20岁的时候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平时学习之余喜欢听听戏,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很牛、很雅的业余爱好,就像今天的年轻人喜欢追剧,喜欢看电影。顾颉刚这个年轻人却在看戏的过程中逐渐悟出来一些东西,他发现这些戏剧中的人和事往往会不断变化,剧本不断被后代改编。如同今天的电影剧本会因为投资方的需要,或者因为广告商的要求改写,甚至会因为某个明星的需要不断改写,最后拍出来的电影和最初依据的小说相去甚远。古人对戏剧的改编同样受到了当时人们喜好的影响,或为了迎合不同时期政治的需要,保持政治正确,弘扬正能量,不断地被修改。
年轻人看戏,热闹热闹就过去了,而顾颉刚这个未来的史学天才却在脑子中形成了一些疑问。他后来进入北大哲学系,并留校任助教,参与征集民间歌谣,关注的都是民俗学的内容,在这些活动中也发现了民间传说、民谣等都有这一规律。随后他在与胡适、钱玄同等学者对古史、古书看法的书信来往论辩中,早期的想法逐渐清晰,并最终形成新的认识。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也就是说,时代越是靠后,对早期历史的加工越多,传说中的古史期越长,人物越放大。
按照这个规律,他和一批年轻学者发起了对古史进行辨伪的热潮,编辑了7大本的《古史辨》,这就是著名的古史辨派。经过这一折腾,其学术破坏力是巨大的,早期传承下来的中国古史全面崩盘,三皇五帝全部不存在,甚至战国以前的很多历史都不可信了。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中国是怎么形成的?


平心而论,古史辨派的方法是科学的,对古书的检讨也是有道理的,但据此全面否定中国早期历史就有些过了,所以鲁迅批评其“有破坏而无建设”,是比较中肯的。清代学者龚自珍曾在《定庵续集》里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关键问题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内忧外患的时期,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的早期历史没有了,这可怎么办?整个中国学术界都很着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