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念清:我为何说梅节校注本《金瓶梅词话》谬误重重,贻害无穷(6)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雾”应为起火上升的硝烟,“中散”则谓弥漫于半空中也。9
校正:
梅节先生将“中”释为“冲散”,显然错误,马力先生纠错亦重蹈覆辙。
其实,此处之问题不在于词语解释,而是句读错误。赞词应为“起火轩天中,散半空黄雾”。如此一改,问题迎刃而解。
8
第七十二回,西门庆从东京回家,应伯爵会同温秀才前来探望。
伯爵道:“我早起来时,忽听房上喜鹊喳喳的叫。俺房下就先说:
只怕大官人来家了,你还不走的瞧瞧去。我便说,哥从十二日起身,
到今得上半月期,怎的来得快?我三日一过在那里问,还没见来的
信息。房下说,来不来,你看看去。教我穿衣裳到宅里。不想说哥
来家了。走到对过会温老先儿,不想温老师也才穿衣裳。说我就同
老翁一答儿过去吧。”因问了今东京路上的人。
马力先生写道:
最后十个字“因问了今东京路上的人”,显然没头没脑,戴鸿森
本将这句划为应伯爵讲话内容以外。梅校本将这十个字放在“不想说
哥来家了”之前。10
梅先生胡改乱调,又犯了错误。语句之校注,应做到瞻前顾后。其校注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把下面的衔接文字联系在一起来分析理解。
下接文字为:
又见许多下饭酒米装在厅台上,出来摆放。便问道:“谁家的?”
西门庆道:“新同僚何大人。如此同来······又发柬明日请他来家坐
了吃接风酒,请二位与大哥奉陪。”
原来,西门庆与新同僚何大人一路同行,回到临清,应伯爵与温秀才等当有所耳闻,但不知同行者为何人,故“因问了今东京路上的人”,西门庆作了回答。从结构而言,“因问了今东京路上的人”一句领启下文,属于下文之中心句。原文无需改动.
事实善于雄辩。马力先生所举8个例句,梅校本之校“全军覆没”,无一正确;则可断言:梅校本之“校”一片狼藉,岂堪称“校勘精细”“超过前人”!
王伟先生对古文之“校”有独到见解,其言:
“接近原著”,这是书籍校勘的重要目标,梅节的这一主张正与校书
名家顾广圻 “天下书皆当以不校校之”的看法相一致。《金瓶梅》用白
话写成,却是明代的口语,今人读来,仍有古朴艰涩之感,再加上书中
大量使用方言俗语,造成了阅读的障碍。但《金瓶梅》的魅力之一,就
在于这部小说通过带有特定时代、特定风格的语言,传达出独特的美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