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看!《范式与流派》万字笔记!(上)(1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信息已然变成分心的事物,变成转移注意力的东西,变成一种娱乐的形式,而不再是赋权的工具和解放的手段。
硅谷的父母越来越担心屏幕对孩子的影响,并转向无屏幕的生活方式,而穷人和中产阶级父母的孩子则依靠屏幕来抚养。这对男孩来说尤其糟糕,因为即使是极短的屏幕暴露时间也会改变男孩的行为。
穷人的孩子在对屏幕上瘾;而精英的孩子则回到木制玩具和人际互动的奢侈上。《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总结说:“数字鸿沟本来同获取技术有关,等现在每个人都有了入口,新的数字鸿沟反倒体现在对技术获取的限制上。”
沉默的螺旋:
1974年,诺伊曼在《传播学刊》上发表论文,最早提出沉默的螺旋概念,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该理论主要从群体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传播过程中的从众表现进行分析,理论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个体存在着孤立恐惧和群体压力,从而导致优势意见的螺旋式上升和劣势意见的沉默。
三个命题:
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影响和制约舆论。
诺依曼认为舆论的形成不是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
社会群体和大众传播是人们判断意见环境的主要信源,后者影响更大;
传媒对人们环境认知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a.多数报道内容高度类似——共鸣效果;b.同类信息传播时间上的持续性和重复性——积累效果;c.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空前广泛——遍在效果。(三个命题)
诺伊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的理论,重新题是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包括以下要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发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理论特点:
1、舆论观: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大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称为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