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看!《范式与流派》万字笔记!(上)(1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宏观角度:大众传播对环境
议程设置
提出的过程:
1922年,李普曼在《民意》中提出,报纸营造了一个虚假的“拟态环境”,而观众把它当作现实本身,形成关于世界的错误的想象。
1948年,在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共同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四功能中的大众地位赋予功能,认为大众媒体的报道可以使社会问题、个人、团体以及社会运动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显著性会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合法性。在大众媒体的这一功能中,已经蕴含了议程设置的萌芽。
1963年,美国学者科恩在谈到大众传播的影响的时候,非常形象地说:“新闻媒体远不止一个信息和意见地提供者。很多时候,它可能并不能成功地告诉人们怎么想,但是在成功告诉它的读者想什么方面,它却极为出色。”
关于议程设置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chapel hill)研究,一个是夏洛特研究。
在教堂山研究中,麦库姆斯和肖研究了媒体对不同问题的报道数量的排序,以及受众对国家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的排序这两个定序变量,通过用统计方法计算这两个变量的相关度,他们发现当地的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之间的相关性指数竟然高达0.97,即他们发现新闻媒介建构的外部世界与样本选民头脑中的图像密切相关。
1972年,这个研究的报告以《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为题刊登在《舆论季刊》上。这一研究指出:大众传播媒体报道量越大的问题,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议程是指在某一时间点,按照重要性等级进行传播的一系列问题。
评价:1、这一效果理论一改关注态度和行为的研究传统,转而将注意力放在大众媒体对受众认知的影像上,它研究的是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
2、议程设置理论关注的是整个信息环境对公众的影响,而不是某条信息的微观影响。
3、议程设置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对于公众的环境认知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对20世纪40年代依赖占据主导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修正。
4、议程设置理论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体、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
批判:但从研究数据和结论的关系来看,教堂山研究有着简单化的倾向。首先,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并不能说明是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其次,李普曼的理论讨论了现实、拟态环境和公众认知之间的关系,但1968年的研究只讨论了后两者的关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