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思享|于洋洋:天台智者性具视角下的疾病观与除病论探析(9)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以“十界互具”思想为基础,就众生的内在本性来说则是一切众生皆性具十法界,简称则为“性具十界”。而从善恶角度来理解,十界涵盖了世间与出世间一切的善恶法,并且,十界之善恶各不相同,从佛法界到地狱法界,按照从上到下的次第来说,善的程度是逐级递减,恶的程度是逐级增多;佛法界代表着至善,地狱法界(尤其是断尽善根的一阐提人)则代表着至恶。因此,十法界囊括了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善恶法,因此,由性具十界可知,一切众生皆性具十法界中的一切善恶之法。
因此,在性具十界的立场下,全体法界之有情都处于互具相即的紧密关联中,每一有情皆圆具全法界其他有情之一切善恶、一切苦乐等,故而,任一有情与他者乃至全法界皆是休戚与共的。因此,在这种互具相即的紧密关联中,他者的善恶即是我的善恶,他者的苦乐即是我的苦乐,他者的病痛亦不在我之外、而是与我相即的。因此,在性具思想下,没有一个个体是在他者及全法界之外的个体,每一个生命都与他者、与全体是息息相关的。
故而,在性具思想的理解下,个体自我的一切心行都打破了自他之间的异质性,而与全法界的一切有情达成同质互联性。在性具意义下,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救治他者的一切善行都成了把握生命实相后的道德自觉,自我救治与解脱的实现与他者的得救从不相离,利他就成了自身的家务事;而对他者的自私冷漠乃至伤害等恶行,也构成了无知下的自我伤害。因此,在性具的维度上,由于每一个体皆内在性具着全法界有情之一切,故而,个体的善恶业行与苦乐感受,皆具有了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超越性,任何个体的恶行与苦痛都将由全法界的一切有情共同承受;任何个体的善行与快乐,也将由全法界的一切有情而共享。对于大乘菩萨来说,只有实现了利乐有情的最大化,才能实现个体的彻底觉悟与解脱;而对处于疾病等现实苦难中的个体来说,只有全力以赴地帮助染疾众生得到救治才能真正地保全自身,因此,性具下的个体认知到了伤害他者的恶行会构成本质上的自我伤害,而助人与利他的善行会构成自我救赎与解脱的一部分,个体也就具有了与大乘菩萨行相一致的超越性。
(三)性具的特点及本质——性不可断,善恶只是法门
智者在《摩诃止观》卷5中解释“如是性”时说到:“性以据内,总有三义:一、不改名性。《无行经》称不动性,性即不改义也。”因此,对众生来说,法性上的善恶或性具的善恶是不可改、不可断的。对此,智者在《观音玄义》中解释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