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子仁新片《致命感应》:恐怖与否从来不是恐怖片的题中之义(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希区柯克《群鸟》海报另一部分恐怖片则走向了B级深处,希望用猎奇内容将人们从电视机前合家欢的客厅拉到深夜小影院。1950-1960年代起,小成本恐怖片开始以充满好奇、充满过剩精力、有夜生活需求的青少年(战后婴儿潮会制造更多这样的青少年)为目标,拍摄前公司会进行“特定人群调查”,确保电影用大家喜欢的帅哥美女拍了年轻人感兴趣的题材;上映时更是用尽营销手段,如威廉姆·卡索在其执导的《恐怖之旅》上映时,给每个观众买了保险,还在门口配了护士和灵车;大卫·弗里德曼则在其制作的血浆片《血的盛宴》上映时给每个观众准备了呕吐袋。今天营销方动辄宣传温子仁是最恐怖的“魔鬼导演”,温子仁也曾把恐怖片首映式设在公墓,都深得20世纪恐怖宣传的真传。实际上,灵车、呕吐袋都是噱头,即便对于当时的观众,这些片子也不算太过火。不过,小分众 午夜场的模式的确让恐怖片离主流趣味越来越远,在吸引力法则的内卷中变得越来越恐怖,并于1970-80年代达到高峰。
恐怖片产生了很多子类型,将不同恐怖元素发挥到极致,如常见的砍杀片描绘杀人狂追踪猎物,用特写镜头表现大卸活人。温子仁的处女作《电锯惊魂》和他致敬的《德州电锯杀人狂》都属此类典型,新作《致命感应》也从之前《潜伏》、《招魂》系列的宗教恐怖回到了复古砍杀片——从结果看这不是观众对他的期待。《致命感应》还浅尝了另一类以特效化妆表现人体异变的“肉体恐怖”,但古早的1979年《异形》系列、1982年的《怪形》、1986年的《变蝇人》等虽然技术落后,但造型却比《致命感应》奔放得多,或许是因为前者的目标观众是每天在午夜影院里打磨神经的cult片影迷,而后者在播放器上的进度条已经推进了半小时,还有弹幕突然醒悟“啊这难道是恐怖片?!”
此外,温子仁自己也提到,新作致敬了意大利的恐怖片类型“铅黄电影”,这一类型的要素包括:超现实的红蓝绿布光、在灯光下闪闪发光的美女和闪闪发光的标志性凶器。看过《阴风阵阵》的读者会发现真正的铅黄电影远比《致命感应》癫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电影连影院都可以放弃,而只靠方兴未艾的录像带市场就能存活。录像带市场造就了恐怖片最恐怖的时代和恐怖片cult文化,20世纪后二十年的中国观众应该也能记得从录像带或碟片市场搜罗《驱魔人》、《猛鬼街》、《十三号星期五》的经历。
B级片的辉煌时代随着录像带和碟片一起退出舞台,1990年代往后的恐怖片只能属于大银幕、属于亮处、属于资本和绿幕围起来的奇观世界,而恐怖本身,用影评人Karina Wilson的话说,“回到了它本应属于的阴影里。”招摇过市的猛鬼被都市心理恐怖取代;家族诅咒和小镇横行被全人类末日取代……这并不说明小受众恐怖片比大受众好,大制作提高的不仅是艺术水准,铅黄电影中赤裸裸的性剥削、物化女性的噱头已经在新时代恐怖片中退隐,《致命感应》中的麦迪森姐妹比铅黄电影的任何女主都更有力量。只不过,仍会有人像splat pack的成员一样,怀念生猛、天真、不断试探底线的复古恐怖。以温子仁的阅片量,他不难拍出真正惊世骇俗的作品,但他对市场的期待、市场对恐怖片的期待,决定了《电锯惊魂》是恰到好处的、《死寂》是过于小众的、《招魂》系列是略显温吞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