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冶︱本格推理小说的“原乡”:封闭空间、童谣、连环谋杀(6)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在《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某集里,故事沿着阿加莎的套路展开:一位自称列都拉姆先生的神秘人物,通过信件和录音邀请高中生侦探金田一和十个陌生人来到他的城堡,盛情款待,直到客人一个接一个被残忍杀死。这时,活着的人发现,把“列都拉姆”(redrum)的拼写倒转过来,就是:m、u、r、d、e、r——谋杀。
连环谋杀,是本格推理最津津乐道的题材,也是高贵的文学评论家斥其低俗的原因。但,谋杀题材背后的哲学,可太值得探究了。
首先,谋杀是所有犯罪中最具有难度的事件。连环谋杀绝不仅是想象的设定: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受真实谋杀者的启发而成,比如十九世纪中叶被控杀害了好友、兄弟、岳母和四个孩子的英国医生威廉·帕尔默,比如1878年著名的开膛手杰克的“白教堂谋杀案”。高智商的连环杀手以其可怕罪行激发了同样强大的文学想象:现代生活如此复杂,要处理一具尸体谈何容易,何况是——多具呢?
正因此,破解有难度的连环案,实际上是现代侦探推理小说最初的功能之一:彰显现代人的理性美学和信心。推理作家喜欢这种题材,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骨牌效应:看一件事情如何触发另一件,这种因果联系的难度同时造成强大的快感(可以在美剧《基本演绎法》的片头曲画面当中,直观地体会这种快感);另一方面,《无人生还》《ABC谋杀案》《主教谋杀案》等作都表明,在一个连环谋杀案中,让读者猜测“下一个死者是谁”,与猜测“谁是凶手”具有同等的刺激性。
正因为现代生活逐渐走向成熟,这种题材并没有在柯南·道尔活跃的十九世纪末,而是在阿加莎、狄克森·卡尔等人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才真正繁荣起来。这种被拥趸赞为“华丽”,却被现实主义作家称为“做作”的连环案模式,恰恰反映了现代“小说”与传统“故事”的距离。与福尔摩斯简短的探险故事不同,连续谋杀案最能体现西方长篇小说的体量规模与时空-伦理意识。来自文明世界的人们那不为人知的“过去”——往往发生在遥远的东方殖民地,被一个封闭的、“现在的时空”所揭发。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背后的联系,往往是他们自身也无法明了的(如阿加莎的《大西洋案件》中,一位得了德国麻疹的粉丝带病去见她的偶像,完全不知这一举动十几年后会为她带来杀身之祸)。
长篇小说在组织这种复杂人物关系当中的功能,如同欧洲古典主义油画在平面上制造三维幻觉的奥秘。封闭的“山庄”就是透视法的没影点,它起到聚焦的作用,提供了建构、组织、描述人物联系的想象性的物理空间,回答了已经发生的事情如何是“可分析的”,如何在线性叙事中锁定一个创伤性事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