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的相异相通(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孔子和墨子都选择将“天”作为立论依据与保护力量,以确保爱能够得到上天的庇护,并为其“仁爱”和“兼爱”寻求合理的理论基础。但是,爱从何来?孔、墨二人对此的解释和论证又有所不同。孔子的“仁爱”思想强调爱是由上天决定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内在本性,而墨子的“兼爱”学说则否认了天命之说,认为爱只是顺应上天的要求,是天所附加的一种外在约束。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的相异相通


三、“仁爱”与“兼爱”的相同相通


孔子出生在恪守周礼的没落贵族家庭,他将爱视为世人与生俱来的内在本性,而墨子则更加理解平民百姓的苦痛,主张视人若己、利人利己,以期建构人人兼爱天下的美好社会。但究其根源,“仁爱”与“兼爱”思想都是基于混乱动荡的社会背景而提出的救世救民的理想主张。总而言之,仁爱思想和兼爱思想既在某些方面对立,又在更高层次上相互统一,互相补充。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的相异相通


孔子和墨子都深刻认识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危害,但他们并未否认所有的战争,而是齐声斥责不仁不义的兼并战争。孔子虽然希望消灭所有的战争,但认为在没有实现天下归仁之前,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孔子并非惧怕战争,而是不轻言战争,强调用慎之又慎的态度对待战争。因此,孔子将天子视为发动战争的至高权威,认为在必要时可以用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而墨子同样将战争视为天下之巨害,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反战主张。墨子认为,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人相别而不相爱,若大家互相爱护、视人若己,那么诸侯相爱、家主相爱、人人相爱就不再是奢望。与此同时,墨子也认为战争有义与不义之分,他反对不义的攻伐兼并战争,而肯定了古代圣王的诛罚之争。由此可见,“仁爱”和“兼爱”思想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追求和平,希望国与国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可以和睦相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