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秦颂》——一场未及充分讨论的文化思想事件(上)(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由于本片上映时间很短,只引发了小范围争论,但焦点在于影片与《史记》、《战国策》所记史实相悖。史书中高渐离与嬴政并非发小,嬴政是在赵国而非燕国做人质,影片为编织两人的友谊,才做了这般设定。《史记》中高渐离的篇幅很小,他曾在易水河畔击筑送荆轲刺秦。荆轲去世后,高渐离因畏惧而躲避起来。嬴政爱慕其音乐,熏瞎了他的双目并将其召集在身边。后高渐离的确也刺杀赢政,但历史记载的人物关系和片中大不相同,秦灭六国的顺序也不一样。栎阳公主这一角色则为杜撰。
当时重要的批评文章有两篇,王得后的《的历史包装》(1996年12月)和王志敏《谈对的评价问题》(1997年5月),他们认为导演的历史编排过于随意。王得后说:“报载周导认为历史一经叙述就成了伪历史——既然历史全都是虚伪,又何必借历史以自重呢?”二王都不曾否定影片具有虚构的权利,只是质疑无限的编造自由。王志敏从观众接受的原理发问,他引用导演所说的话,“作为导演我没有资格也没有义务对历史负责,我只对电影负责”,王志敏说,“没有哪个人要求你单独对历史负责,要求你负责的正是电影本身”。这个逻辑是通顺的,因为商业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导演的讲述不能过于违背大多数观众的历史信仰,但问题在于,这样的信仰要建立在观众普遍具有充分的历史学习之上。
公主遭高渐离强暴后腿疾莫名痊愈,学者们也认为过于离奇。我觉得这与《红高粱》爷爷一泡尿造就了名酒十八里红有点类似,其中隐含着第五代电影人的思想趣味。至于其他的剧情编造,导演则有充分的理论自觉。本片剧本自1989年初发轫到1996年拍成,当中有漫长的酝酿,操刀编剧的是芦苇,但导演自己也有深度参与。他说,当时他们根据史书进行编剧,觉得怎么编都不对,《秦始皇本纪》中多次出现“嬴政曰”,但当读到《项羽本纪》中项羽烧秦宫室片瓦不留,他认为其中包含了一个重大的悖论,因为秦宫的档案焚毁,“嬴政曰”就都是杜撰,并非来自记载。“从这儿开始,我恍然大悟,什么是历史?我们干嘛要陷在所谓历史、伪历史的窠臼里,我们就放开了、抡圆了,根据我们的想象力,想编什么就编什么,编故事就好了……最后还被一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给告状了,还说这个不忠于历史,是戏说。
这跟戏说没有关系,我根本就不是历史,我这里是一帮人编了一个古代故事,跟历史半毛关系都没有。”
周晓文的历史观有后现代历史主义气息,它们强调历史客体的永远缺席,一切历史只是文本。但主流史学家也许有不同的意见。司马迁与秦朝相隔不足百年,司马迁写作时做过大量田野调查,而且他祖上与秦廷颇有渊源。秦始皇地宫一直是神秘的存在,但《史记》对它的记载就与后来的考古发现大多吻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