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舆情传播11条黄金定律(7)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圈层樊篱(circleenclosure),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塔洛在《分割美国:广告主与新媒介世界》一书中提出:媒介越来越鼓励人们将自身分割成越来越专一的群体,并且发展出独特的观看、阅读和收听习惯,从而强化了其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的区别,致使不同文化圈层之间的冲突在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变得越来越常见。
在这次战疫舆论场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可用以解释“信息阶层”和“圈层藩篱”的鲜活案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很多人会拿中国乡村抗疫中的硬核标语,如“今天沾一口野味,明天地府相会”“今天聚会图热闹,骨灰盒中乐逍遥”等,与日本援华物资包裹上张贴的温情话语,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进行对比分析,激起很多的争论。
正可谓“一圈一世界”。不同圈层、不同“壳世界”的人,受职业特点、知识背景、群体利益、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影响,对同一件事情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和结论。德国洪堡网络政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朱利安·奥塞霍费尔等对经常参与奥地利政治议题讨论的Twitter用户子群网进行研究发现,由政治家、记者、专家与说客等政治相关人员构成的子网络圈层,与非政治相关人员构成的子网络圈层泾渭分明,二者之间很少能够进行平等频繁交流,融入对方的子网络圈层。
很多人都对“信息部落化”以后会导致共识的缺失表达了担忧。难以跨越的信息阶层和圈层樊篱,也会给舆情治理和舆论引导带来大的挑战。一方面,对于正面宣传,只有突破圈层,才能实现大规模传播,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一些舆情事件,一旦穿透圈层,打破信息阶层,就会发酵成为舆论旋风。再一方面,由于存在圈层藩篱,在信息阶层内部涌动的舆论潜流难以被发现。
10、难以遏制的蔑视体验&承认斗争
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阿克塞尔霍耐特,在《为承认而斗争》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蔑视体验”的社会道德冲突模式,成为批判理论在当今最受瞩目的理论建构之一。根据这一模式,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族群,一个民族,一个宗教团体,一旦其人格尊严、底线道德、宗教信仰等受到侮辱和蔑视,这种源自于道德情感的“蔑视体验”,会将一个族群置于“虚假生存”和“贬损生存”的境地,从而激起一种强烈的社会反抗的道德动机。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大量的族群冲突、文明冲突、宗教战争、恐怖活动等,都是主体在受到此类蔑视体验的情况下,引发的社会道德冲突和斗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