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舆情传播11条黄金定律(8)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在我国众志成城,一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之时,《华尔街日报》一篇“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文章,即刻触发了国人对“丧权辱国”的集体记忆,也唤起了国人彻骨的“蔑视体验”,激发了强烈的道德愤慨。面对疫情带来的种族歧视,意大利华裔青年Massiiliano Martigli Jiang在佛罗伦萨做了一个行为艺术,他在街头上摆了一块纸板,用中、英、意三种语言写下:“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不要对我有歧视。”这张照片在推特、脸书、微博等社交平台被广泛传播。
某种程度上,这一行为艺术可谓因“蔑视体验”所引发的“为承认而斗争”的一种形式。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遭受道德底线、人格尊严、宗教信仰蔑视的容忍程度越来越低,由蔑视体验触发的承认斗争日趋频繁、激烈。而互联网时代,蔑视体验更容易通过社交媒体散播、放大,由此带来的集体抗争风险会更大。
11、发布会上的瀑布心理&复合传播
1月26日晚,湖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者的“口误”(“年产108亿口罩”)、“不戴口罩”、“戴反口罩”等议题,即刻激起了舆论漩涡。不经意间,一场新闻发布会变成了一场舆论灾难。平心而论,这样的新闻发布灾难并非罕见。
需要发问的是:新闻发布为什么容易演变成舆论灾难?
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瀑布心理(waterfall psychological)。意思是说,信息发布者的心理比较平静,发布的信息并不想表达什么特殊的含义,但被受众接收后却激起了不平静的心理,引起轩然大波。这就像大自然中瀑布的水流,上游平静流淌,到断崖之前平静如常,经过断崖飞流直下,跌至崖底激荡,产生了奔腾水花和巨大声响。
在互联网的放大镜和聚光灯下,发布者说出的话就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无心的动作,一件衣服的商标、一包香烟的品牌,都可能引发瀑布心理。“一句口误”“不戴口罩”“戴反口罩”,成为击中公众心理的“断崖瀑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讲话不合时宜、表达不当、推诿敷衍等,都可能会引发舆论风波。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复合传播。意思是说,在一场引人注目的新闻发布会中,网民参与新闻传播全过程,新闻传播效果由网民评价。复合传播往往会导致迭代传播现象,传统的多次博弈一次发布模式,变为多次博弈多次发布的模式。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新闻发布的风险,对信息发布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1]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