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拖延症:现象背后是深层次的心理问题(5)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家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有你真的理解他,能说到他心里去,你的话才有价值,否则无论你怎样着急上火、苦口婆心地管教,在孩子听来,都是一堆空洞的大道理。有些家长还会对孩子进行武力镇压,然而,从长远看来,暴力手段只会让孩子离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远。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孩子为什么对做某件事十分恐惧?为什么要追求完美?为什么害怕会有失败的可能?简单来说,孩子出现的以上心理,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而孩子的自信是如何被打击的呢?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为孩子建立了“行动”与“惩罚”的不良的条件反射系统。
举个例子。
一个孩子满心欢喜地帮家长洗碗,洗完之后,家长发现孩子洗得并不干净。于是家长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
(1)你怎么洗成了这个样子?都长这么大了,连个碗都洗不干净,你还会干什么?
(2)(首先压抑了自己的不满,尽量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你洗得不错,但是呢,还有点小问题。比如……(随即挑出了一堆毛病)
(3)哇!我的宝贝都会洗碗了。真是太惊喜了!(之后在孩子不知道情况下,默默地把碗重新洗干净)
在以上三种家长的应对方式中,第一种方式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可能造成孩子以后不再主动洗碗的结果。第二种方式没有直接用语言打击孩子,但是家长内心认为孩子没洗干净,并对这个结果有不满意或者嫌弃的心理。这种不满意,可能会透过一些肢体语言或者语气,比如说皱眉、语气中的不耐烦等方式被孩子察觉到。这样一来,孩子也同样会因为家长的不满意而产生自我嫌弃的感觉。在第三种方式中,孩子感受到的是来自家长满心的欢喜和接纳,在这种被接纳的美好感受之下,孩子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做得很棒,并愿意继续尝试新鲜事物。
所以,不同的方式产生的结果可谓天壤之别。但是家长也许会产生一个困惑:孩子明明就没刷干净,难道不能提醒他吗?
答案是肯定的,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提醒,但是关于提醒,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提醒不是挑剔。提醒是在先接纳孩子“不完美”的前提下的提醒。换句话说,家长首先对孩子洗碗这个行为在内心要有全然的接纳和满意的态度。
孩子第一次洗碗,洗不干净是正常,如果第一次就洗得非常完美其实才是奇迹。所以,家长对待这个“瑕疵”的态度,到底是接纳还是不接纳,会直接反馈给孩子,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