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凶记》:当希区柯克走向宏大题材之时,恰恰窥见他架构的狭小(8)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1956年版《擒凶记》里,希区柯克将美国妻子的角色设定成为一个歌手,那么,母亲拯救孩子的办法,就不是1934年版里的开枪救援了,而必定要发挥她职业性的特长与天赋。
这样,新版《擒凶记》里我们就看到了感人肺腑的一幕。在影片的缺乏逻辑合理性的安排中,美国先生预测自己的儿子被绑架到了大使馆里,于是,夫妻两人来到了大使馆,美国妻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弹自唱,高歌一曲,顿时声振林樾,洞穿官宅,这声音传到了关在使馆里的孩子的耳朵里,孩子以口哨声相应,顿时,一家亲情在声音的呼应之下,得到了淋漓的彰显。
这个情节的确很巧妙,与1934年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用来说明一技之长,可以在重要时刻,发挥救危难于水火的作用。这样,电影里的人物设定,看似泛泛带过,但却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的情节助推作用。
而1956年版《擒凶记》里,将美国妻子的身份改为歌手,可以更好地匹合老版里就设定好了的钹声里暗含刺杀玄机的希区柯克引以为傲的得瑟之笔,进一步延伸了音乐在家庭成员之间内部应和、从而沟通信息、互动救助、终于转危为安的诸个环节上的一以贯之的重要意义,让电影的线索主脉始终围绕着乐声这一至关重要的元素而逐层展开,因循递进,最终达到了全家团聚的最强音。
这样,电影就为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音乐扣上了一个如此重要的名目,它在电影里不仅仅是虚张声势的背景声,更事关着人物的命运与情节的推演,这应该是希区柯克在这部电影中成功地将音乐与故事情节交织在水乳交融一体上的得意之笔。
后来我们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看到类似情节的展演。影片里的父亲被关在赛场之外,他只能听到赛场上传来的声音,而他正是通过声音的感知而了解了女儿比赛的结局。音乐成为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由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