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玛评《安妮·法兰克日记》︱苦难的果实(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将安妮·法兰克视作烈士的提法并非完全由基督徒发明。奥托·法兰克毕生致力于将他女儿的日记作为一个充满希望和救赎的故事来推广,将这本书描述为“在犹太人的苦难中结出的果实”。当然,人们可以从任何神圣的文本中汲取经文,以证明有时相当矛盾的观点。正因如此,人们可以在安妮·法兰克的日记中找到词句,来证实犹太人所遭遇的“殉难”具有特殊意义的观点。在1944年4月11日,她写道:“在世界的眼中,我们在劫难逃,但如果经历了所有这些苦难之后,仍有犹太人存活,那么犹太人将被视为一个范例。谁知道呢,也许我们的宗教能够教诲全世界及世界上所有人关于良善,这就是我们必须受苦的原因,唯一的原因。”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已故的阿莫斯·奥兹在接受一家德国报纸采访时所谈到的,当时的话题是基督教通过苦难获得净化的理念。奥兹说,在很多人眼中,犹太人被大屠杀而“净化”,“就像毒气室里的淋浴喷头向受害者喷出了道德上的消毒剂”。这也许能够解释反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些极端观点:犹太人应当比其他人更好,更圣洁;因此犹太人的不当行为应该遭到特别的谴责。
将安妮·法兰克日记作为某种救赎的来源或者至少是安慰的概念,在1955年,经由两位好莱坞剧作家弗朗西斯·古德里奇和艾伯特·哈克特撰写的话剧获得了进一步的宣扬。该剧中著名的结束语摘自她1944年7月15日的日记:“尽管如此,我仍然相信人心本善。”由此,本应在安妮的悲惨死亡中结束的故事,被赋予了令人振奋的好莱坞式结局。
然而,这句话的语境并非积极向上。安妮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正在与绝望斗争。在那句引文的同一段,她写道:“我听到雷鸣步步进逼,那雷声有一天也会摧毁我们,我感受着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但她也认识到“将我的生活构建在混乱、痛苦与死亡的基础之上”是不可能的。在这次抓住一线希望的尝试之前一个月,她也曾表露过对人性的某种更加暗淡的认识:
我不相信这场战争仅仅是政客或者资本家造成的。不,每个人都同样有罪……人人都有一种破坏性的冲动,愤怒、谋杀和杀戮的冲动。直到所有的人类,无一例外地经历彻底转变之前,战争将继续爆发,所有被精心建造、培育和种植的东西都将被砍伐和摧毁,只为了从头再来!
这样的情绪并不能让安妮·法兰克成为全球敬拜的对象。也很难想象在1959年的电影中,由米莉·柏金斯饰演的安妮·法兰克,也会怀有这样的想法。这也不是奥托·法兰克想要强调的一面。过多地关注安妮·弗兰克和其他数百万人遭受的惨状,会让生活难以忍受。坚守她的圣洁形象,那个仍然在人类如此不堪的堕落行径中寻找希望的无辜年轻女孩的形象,能够更加抚慰人心。安妮·法兰克在世界各地(以及在本文所评论的这本书的封面上)被广泛复制的最常见的形象,是她甜美微笑的画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